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10-18

 
  摒弃“伪科技”
  要借助科普的力量
  吴学安:量子养生衣、防引力波辐射服……最近,一系列贴着高科技标签的“伪科技”产品或骗局令人可笑又可气。这些年,我国科技创新进展快速,但“李鬼”的泛滥,说明科学素养的提升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伪科技”产品之所以能充斥网络和市场,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仍存在缺位,剥开伪科技的外衣,需要科技部门切实担负起责任。
 
  不要迷恋
  “排队领鸡蛋”
  李雪:10月15日,河南郑州。一药房开业宣传,一天两次为排队前80名的市民免费发5枚鸡蛋,近百名老人排队数小时领取,有人凌晨四点就来。免费发礼品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不违法未尝不可。但是,对于老人及其家人,应该正确认识这样的活动。一方面须谨防被此类活动背后的营销陷阱所伤;另一方面老人应顾及到自己的身体承受力,切莫逞能。
 
  联合惩戒是对医闹行为的有力回击
  近日,发改委、人民银行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将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措施,包括将限制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高消费及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等。(10月17日中新网)
  应该说,近几年来,医闹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有暴力伤医乃至杀医的极端恶性事件。如前几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就被患者家属暴力伤害,引发广泛关注。在医闹现象多发的背景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惩戒医闹行为,必将导致医护行业人人自危,导致双输局面。由相关部门对医闹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显然有助提高医闹者的作恶成本,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众所周知,医疗属于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这让很多医疗知识匮乏的患者在信息不对称格局下,容易对医生的诊疗方式、手段、结果产生怀疑。特别是,一些患者对医疗技术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医护人员要求过度,稍有不满,便将恶气撒向无辜的医护人员。
  这种原始丛林式的暴力伤医行为,显然偏离了法治轨道,让本应受到尊重的白衣天使尊严扫地,毫无安全感可言。如果不对这种暴行严加防范和惩戒,必将导致一地鸡毛,医护、患者、社会各方之间没有赢家。期盼相关部门能够密切协作,狠抓落实,进而形成威慑,打消一些人有恃无恐,以闹为荣的心理,还公众健康、互信、和睦的医患关系。□史洪举
 
  厚待
  优秀产业工人的意义
  本报15日发表评论,为给予优秀员工“票子、帽子、面子”全方位激励政策叫好。当天,又有两条新闻为此“添彩”——
  一是5位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受全国总工会邀请,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向社会各界介绍自己的“成名故事”,并围绕“做大国工匠,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主题展开交流。这个“面子”可谓大矣!
  二是北京市公示首批积分落户名单,其中获得创新创业奖加分者超过半数,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59人;百分以上人员中35.8%来自高新技术企业,23.4%获得创新创业奖项,12人获评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这个“帽子”果然实惠!
  在人们的印象中,能够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与中外记者见面的,都是高级官员或专家、学者。如今“大国工匠”跻身其间,不仅体现了工会对于他们价值的肯定,而且表明他们应该赢得全社会乃至国际上的认可与尊重。
  外来人口落户北京,是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没有若干“硬碰硬”的条件,想都别想。如今,优秀者凭借创新创业、荣誉称号加分获得落户资格,说明技能人才、先进人物本身就是“硬件”,足以令崇尚其他“门道”者仰慕。
  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工匠大师”、劳动模范,不仅是国家的建设者,更是社会的脊梁,厚待他们就是厚待知识与人才,厚待劳动与理想。今天的厚待之所以成为新闻,说明这样的事情还少。当这类事情不再是新闻了,才意味着“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已成社会共识、生活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新闻也是给全社会树立榜样,召唤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蔚然成风,以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一刀(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