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10-11

 
  不能任由“最低消费”
  坑害消费者
  李雪:10月8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调查报告,针对100家餐馆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餐馆仍设置最低消费,其他各种包间收费名目繁多。设置“低消门槛”看似是盈利法宝,其实更是短视之举。因为,一方面如此算计消费者,必然会招致反感;另一方面逾越法律规矩的生意更难逃制裁。对不合法不合理且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最低消费”就须零容忍、严打击。
 
  校园食品安全
  要抓实抓牢
  午光言:近日,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今后北京各学校的食堂在采购食材时,应百分百索要发票,确保源头可控、有据可查。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牵动公众神经,永远在路上,再严也不为过,应当始终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牢抓到位。
 
  治理“靓号”高收费还应擦亮规则
  使用多年的普通号码,却在一夜之间“被靓号”,还多了最低消费限制。不少用户苦于换号麻烦,不得不乖乖缴费。除了被莫名升级的“靓号”,有些吉祥、顺耳的号码的确是用户特地办理的,但不少人并不清楚,自己签订的“靓号”协议,背后还隐藏着长期的最低消费限制,有些甚至“长过寿命”。(10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有人可能要说,正因手机“靓号”承载着吉祥美好寓意,具有好听好记的特点,有的用户的确愿为它支付高价。但这并不能成运营商可向用户收取“靓号”选号费或占用费的理由,否则只会加剧运营商认定“靓号”的主观随意乃至任性。手机“靓号”到底该何去何从?运营商到底该怎么分配“靓号”才算公平合理?消费者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消除虚荣、攀比、跟风等不良消费心理,手机号码不过只是一串数字而已,不必附着太多吉祥美好的涵义;在选择认购“靓号”时也要多长一个心眼,坚决抵制附着于“靓号”的霸王条款。上级运营商除了自身不拍卖“靓号”、不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外,还需承担起监督各级分销商的责任,防止下级运营商用炒作“靓号”牟利。
  面对“靓号”高收费成潜规则,监管部门更应擦亮规则。比如,《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并没有针对运营商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的惩罚措施,只要求整改,这就会让运营商不愿从根本上纠正。同时要对用户和运营商间的权益予以平衡,对“靓号”套餐协议中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内容及时叫停,要求运营商对相关内容明确告知、重点标记,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还要完善“靓号”认定标准、码号资源科学分配机制,从源头杜绝“靓号”被少数人囤积。□何勇海
 
  警觉职工过劳问题
  日前召开的“企业员工健康适度劳动与美好生活构建”学术研讨会,有研究团队发布一项“职场行为与疲劳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超过8成的劳动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尽管这项调查限于一省,有效问卷调查样本只有645份,但报告显示的问题却很有代表性。
  调查显示,职场人普遍反映工作负担较重,50.2%的人每天上下班往返交通时间超过30分钟;12.9%的人平均周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53%的人有时或者经常深夜仍在工作;36%的人需要偶尔或者经常出差;71.9%的人有时或者经常出现不规律工作的情况……这些调查项目,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引起共鸣,得出近似甚至更高比例的结果,因此,调查报告所称“超过8成的劳动者承受着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的结论是可信的。请注意,这里所说压力,包括生理与心理两重含义,就是说,“过劳”并不仅仅意味着身体吃不消,精神“过劳”同样可能压垮人。
  毋庸讳言,在市场、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职场过劳现象有普遍化、加剧化的趋势。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引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应该站出来说话。
  过度劳动损害职工健康,甚至可能涉嫌侵权、违法,不可等闲视之,工会有责任为之维权。况且,职工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势必降低工作效率,削减积极性、创造力,影响企业发展;过度劳动挤压越来越多职场人的休闲时间和消费行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绝非利好;至于由此可能引发的工作与家庭关系失衡,同样可以演变为社会问题。凡此种种,足以提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警觉,给予切实的改善、有效的监察,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刀(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