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09-10

 
  学生吃泔水
  不应只处罚教官
  卞广春:教官让学生吃泔水,处罚教官很容易,但仅解聘此教官,既不公平,也未必能一了百了。学校应从中反思己过,为军训前后的疏忽承担责任,更热诚、科学地组织学生军训;教官让学生吃泔水的行为,很难与教育主管部门、军事教育基地撇清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应与军事教育基地进行必要的沟通,并举一反三,制订规矩,选择教官要重视其军事素养,更要重视其性格特征和综合素质。
 
  防骗应成为
  大学第一课
  祝建波:眼下正是全国高校开学季。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大学新生中了骗子的套路,导致钱财受损。在此背景下,郑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为期一个月的“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防骗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向入学新生送去防骗第一课,助大学新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骗意识,远离不法侵害”,就显得很有必要。否则,如果一味地依靠骗子来给校园里的大学生们上“防骗课”,那么,这个“学费”也太昂贵了。
 
  “网站鼓励教师节送豪礼”别一曝了之
  教师节在即,记者注意到,部分购物平台将一些商品标注为“教师节”礼物,其中包括售价不菲的奢侈品……而在小红书网站,有大量商品被标上“教师节礼物”、“教师节礼物推荐”、“开学季”等标签,包括售价28562元的Dior包包,售价25759元的浪琴手表等。(9月9日《新京报》)
  尊敬老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教师节来了,学生或者家长向老师表示一下敬意,或发一条微信“笑脸表情”,或打个电话“问候问候”,或送一束鲜花,或送一个小小的纪念品,“礼轻情意重”即可。但在某些网站,店内售卖的商品被标上“教师节礼物”、“教师节礼物推荐”等标签,这是在大张旗鼓地鼓励人们教师节向老师“行贿”,这种“兜售”不说是在鼓励人们犯法,起码是在毒化社会风气。
  “网站鼓励老师节送豪礼”,新闻媒体曝光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有处罚,要让当事的不法商家痛感“鼓励教师节送豪礼吃大亏”。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当责令相关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与此同时,对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当事的网站经济上重罚,让其“痛心疾首”,起码要让其自觉地“下不为例”。
  不可否认,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老师是很辛苦的,是清白的,是正派的;但也毋庸讳言,当下确有那么极少数为人师表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而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网站鼓励教师节送豪礼”,似乎也是某些无良教师现实表现的一个“倒影”。所以说,光查处无良网站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行政部门还得像官场“反腐”那样,有“巡视”而“举报有奖”,更有“开除公职”。
  风正一帆悬。什么时候,“家长教师节给老师送豪礼”烟消云散了,“网站鼓励教师节送豪礼”也就没有市场了,这才是釜底抽薪。□张传发
 
  滴滴“全程录音”
  隐私保护要跟上
  要打车的朋友注意了,根据滴滴公布的整改措施,9月8日,滴滴在快车、优享、专车等网约车业务中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网友对此意见不一,录音是否能保证乘车安全,或仍待时间验证。(9月8日《新京报》)
  滴滴的“全程录音”,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乘客利益。“全程录音”确实能够起到不小作用,乘客和司机交易的所有过程,都能够被录音设备记录下来,实现了“人过留声”,发生纠纷就能找到证据。但是,滴滴的安全不能只靠“全程录音”。对于色狼司机的言语挑逗之类的事情,依靠“全程录音”固然可以事后分清责任。可是也不是万能的,言语方面可以依据“全程录音”记录下来,而如果是肢体动作呢?如果是伤害案件、性侵案件,甚至是杀人案件,案件已经发生了,“全程录音”也只是事后诸葛亮了。所以说,滴滴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更多方面发力,关键点在于:如何让“色狼司机”当不了滴滴司机?
  用户更加担心的是隐私泄露的问题。滴滴只是一家企业,他们有没有权力采集这些数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即便不考虑法律权力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企业采集信息,需不需要有关部门审批?假如所有企业都能以“为了大家好”的理由,随随便便采集个人的音频、视频信息,那么隐私安全谁来保护?
  在乘坐滴滴车的时候,从拨打电话,到全程下来,其间所有的声音都被采集走了,市民的“个人声音”就储存在了企业的系统里。如果因此产生了危害谁来承担责任?“个人声音”也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载体和手段。
  因此,滴滴全程录音之后的“人过留声”隐私保护需要留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
□郭元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