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08-22

 
  让“科学”养生
  战胜“土味”养生
  前溪:现在重视养生的老人多了,老人希望健康长寿,健康意识增强了是好事,但采取撞树、暴走等方法养生,其实并不科学。养生需要科学,应该抛弃缺乏科学依据的“土味”养生。让老人学会科学养生,这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科学养生流行了,“土味”养生才不会有立足之地。
 
  莫让“小眼镜”
  再增多了
  周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预防青少年近视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干预,还需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本人以及社会相关部门多方联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孩子健康视力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率。
 
  别让互联网成虚假广告重灾区
  如今打开浏览器,各种弹窗广告、悬浮广告挤满了页面的边边角角;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排行前几位的也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广告推荐;刷一刷微信朋友圈,广告商又伪装成好友的样子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所夹带的虚假广告也在误导消费者,诱其上当受骗。(8月20日人民网)
  网络空间绝不能成为虚假、不良广告肆虐的重灾区。为此,首先是要监管部门及时转变管理思维和工作重点,应着眼形势的变化和网络传播的盛行,将防控、整治虚假广告的重心与主要注意力从线下实体尽快转移到线上各类媒体平台上来。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控责任与具体分工,加强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鉴别、锁定。
  其次也需要各媒体平台和广告载体运营管理方提高认识,加强自律,守住底线,平衡盈利与公义、合法等要求,果断拒绝各类虚假、低俗及违法违规广告的刊登请求。同时加强对存量广告的监控审查,一旦发现不良广告立即予以下架,绝不当不良广告的“帮凶”与推手,不赚骗人广告的黑心钱。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名人大V,更需洁身自好,不可利欲熏心,为了利益甘愿给骗子广告站台代言,合伙欺骗消费者。
  当然,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格外小心,充分认清网络空间真伪并存、“雌雄莫辨”的客观属性,不要盲目轻信各种来路不明或明显夸大及真实性存疑的广告宣传。□徐建辉
 
  防范短信“半夜盗刷”
  不能只剩关机一招
  “一觉醒来,手机里多了上百条验证码,而账户被刷光还背上了贷款”——近期犯罪分子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方式盗刷网友账户的事件成为网络热点。那么,该如何防范这种短信嗅探犯罪呢?安全专家指出,最简单的一招就是睡觉前关机,手机关机后就没有了信号,短信嗅探设备就无法获取到你的手机号。(8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防范短信“半夜盗刷”不该也不能只剩下手机用户关机睡觉这一招,还需要互联网平台多承担一些责任,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账户安全、财产安全。
  虽然晚睡、熬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人们的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从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来说,只有极少的人会选择在深夜期间通过网络办理借款、贷款、转账等业务。从这个角度说,与其建议每一位手机用户夜间关机,还不如要求互联网平台、金融企业直接停止借款、贷款、转账等业务。
  再者,人们登录互联网账户都有习惯,基本上长时间都在同一IP地址登录,更换设备登录、更换IP地址登录很明显属于不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深夜期间更换设备登录、更换IP地址登录后操作转账等业务更显不正常,互联网平台应当看到其中的风险。从保障用户账户安全角度说,互联网平台都必须提高账户的安全保障机制,增强风控措施,应当配套混合使用手机验证码、登录密码以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验证、检验机制,不能采用手机验证码的单一登录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效防范短信“半夜盗刷”犯罪,不能把责任和压力推给手机用户,单靠手机用户的各种防范攻略,关键还是公安机关、互联网平台要各尽其责。
□张立美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