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07-30

 
  “独生子女护理假”
  还需更多配套措施
  鞠实:7月26日上午,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新修订的条例将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要让这一政策利好切实落地,并惠及尽可能多的人群,有关方面还需配套更多措施,付出更多努力,提升这一政策的执行力。
 
  消费投诉晴雨表
  就是维权治理指南针
  建说:7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54588件,解决262395件,投诉解决率74.0%。根据投诉性质分析,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对于这种“消费投诉晴雨表”,不能仅仅让它停留在纸上网上,而应将其视为“投诉事项风向标”、“维权治理指南针”。
 
  不打游戏的留守儿童玩什么?
  四川省内江市高楼镇一个小山村,家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的留守儿童,却能往游戏里充几百块钱。90后大学生农村支教老师苏叶通过一个游戏辅助软件给痴迷手机游戏的小新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小新的游戏里已经充了1000多元了。“一块钱10点券,12308点券,他还有288块钱的皮肤!”(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凡事总有辩证法,留守儿童的网游痴迷之症,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游戏平台疏于引导与防控,学校及社会在大文化供给上的短板,也是昭然若揭。放学了、作业做完了,孩子干什么?除了清苦的学业,还有什么文化消遣能拴住孩子的心?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容易被漠视。换个更直接的问法:你让不打游戏的留守儿童玩什么去?这已经不是“剪刀石头布”或者跳“马兰花”的时代了,电子化网络已经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质态,指望靠屏蔽的思维禁止留守儿童接触网游等显然太不现实,真正的问题是,学校及社会等责任部门在大文化层面提供给留守儿童怎样的消费选择?
  这些年,数千万留守儿童生存安全备受关注。安全固然是底线的问题,但于此之上,还有精神与文化的需求亟待求解。把留守儿童从手机沉迷的失范中拉回来,教育等职能部门恐怕真要使出洪荒之力才行。让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更精彩一些,手机才不至于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洪水猛兽。
□邓海建
 
  请给寒门学子“松绑”
  云南考生崔庆涛在建筑工地劳动时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闻刷屏,各路媒体、网民纷纷发表评论,给予赞美、褒扬。起初,觉得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确实不容易,舆论鼓励一番也应该。然而,随着评价定调越来越高,不免增添一份担忧,有话要说。
  首先要厘清一个基本事实:高考结束后,崔庆涛为什么要跟随父母去打工?毋庸讳言,因为贫困。但凡家境稍微宽裕,为人父母者也不会让孩子在紧张的高考后马上去参加繁重的劳动。这是人之常情。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基本事实,一味在“励志”上做文章,即使让读者从崔庆涛身上看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是一种误导——无视其家境贫困、生活所迫的事实,就是回避现实生活,无助于人们,特别是更多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寒门学子、农家子弟,崔庆涛能够从弱势地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难能可贵,的确很励志,也的确值得褒扬。但把他不得不在高考后依旧参加劳动、承担家庭责任的行为归结到“成熟心态”,对于一个或未成年的农村孩子来说,显然是夸张了;说他代表“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拔高到离谱。这样的夸张、拔高无异于“绑架”,把他“放在火上烤”。某媒体报道称,对于未来的规划,崔庆涛表示“走出大山我也会回到大山……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面对一片赞誉,面对媒体记者,这是他的由衷之言,还是不得不说的“大话”?很令人怀疑,也很令人同情。
  说了这么多,都是实话。总之,请实事求是地评价崔庆涛,褒扬也最好尽快淡化,给他“松绑”,让他恢复平静的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他的人生梦想——无论是否重返大山,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一刀(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