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7-19
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交给消费者
张连洲:手机成了“钱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但一些商家拒收现金,却让部分消费者叫苦不迭。央行近日表示将整治拒收现金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商家拒收现金,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目前我国并非是“无现金社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
“数字代沟”
需要合力化解
李雪:暑假来临,“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游戏狙击战”在不少家庭上演。父母责怪孩子沉迷网络、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对传统亲子关系产生影响,亲子间“数字代沟”的形成,呼唤家庭教育新方法和新理念。亲子间“数字代沟”看似是家庭之事,其实也是社会大事。减少亲子间“数字代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化解。
企业誓师大会“喝鸡血”实在太荒唐
7月16日,有微博财经博主发布两张照片,显示碧桂园漳州御江府开誓师大会并集体“喝鸡血”打气。碧桂园横幅下面写着口号:15天冲刺4000万,全力以赴,使命必达。记者致电碧桂园漳州御江府楼盘询问此事,销售人员黄晓林回应称,这是为员工加油打气,没有喝鸡血,每个集团公司要完成业绩目标开一个誓师大会,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喝鸡血的话,太不人性化了,而且有寄生虫,不可能喝的。”(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企业要给员工打气,这无可厚非,但让员工“喝鸡血”打气,就太荒唐了,虽然这次没有“真喝”,也成为了一场闹剧和笑话,给企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反而得不偿失的。
企业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声誉以及企业的公益等等,像让员工“喝鸡血”,不仅不卫生,更是与公序良俗相违背。别小看企业给员工打气这件事,这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事,但却同样反映出企业的品质,折射出企业的“灵魂”。一家有着人性化的企业,一家为员工着想的企业,是不可能让员工“喝鸡血”的,自然,面对企业要求“喝鸡血”,有的员工虽然反胃,有的员工虽然不敢不喝,但却是极其不舒服的,从内心深处也会对企业产生排斥,一旦遇到机会,可能就永远远离了企业,员工在这样“喝鸡血”的企业中上班,又如何能够有认同感呢?
企业的文化要有品味,企业的活动要体现人性化,激励员工的方式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任何让员工觉得为难,容易引起民众感到不适合的活动形式都是应该摒弃的。□王军荣
借道小区路
收费该不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步入“汽车社会”。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车满为患”,又成了许多城市共同的“痛点”。尽管市政道路一再拓展,仍然赶不上汽车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当许多汽车“无路可走”的时候,有些人就打起了住宅小区内多门通道的主意。借道穿行,成为不少有车一族的“捷径”之选。
穿行避免了绕道,方便了借道者,却给小区业主增添了诸多不便——外来车辆多了,赶上高峰期,业主的车都很难进来,而且还可能由于车多给在小区内活动的业主带来危险。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武汉某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一纸规定,给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答案——该小区南北两个门口以及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告示牌公告:“同门进出车辆30分钟内免费;禁止外来车辆穿行,穿行车辆半小时内收取穿行费5元/次……公务、执勤、救护车免费。”
这笔钱该不该收?或者说是否合理合法?
据该小区业委会负责人介绍,他们也曾通过多种办法试图遏制借道现象,但收效甚微。经考察其他小区做法,并咨询有关部门,又通过多种途径征得大多数业主赞成后,业委会做出了收费规定,并授权物业收取。从程序看,合理。
又据当地物价以及房管部门表示,小区内的道路归全体业主所有,不属于社会公共道路。“穿行收费”与小区停车费不同,后者怎么收有明确规定,而前者则没有明文禁止,业主委员会制定方案并征得法定业主数同意后,收取穿行费,同时按照规定明码实价予以公示即可。从规则讲,合法。
既然合理合法,借道收费无可争议,此举不仅为解决随意穿行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而且尊重和保护了小区法定业主的物权,其法治意义更值得关注。
□一刀(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