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7-05
消除“大件歧视”
要对症下药
斯涵涵:大件快递向来不受快递员待见,因为送大件非常辛苦,还占地方。对于用户来说,快递员让你下楼自己取都算客气的,更大一点的,直接只送到小区门口。至于你要寄大件,对不起,人家很多都不接收,形成“大件歧视”。造成“大件歧视”不是某一单方面原因,而是涉及多个方面。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大件歧视”现象使得大件快递需求难以充分释放,也妨碍了快递业的纵深发展,因此需要全盘考量,对症下药。
外卖小哥持健康证上岗
须强化监管
李雪:现在,点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重要饮食方式。然而,外卖配送过程是否安全,外卖小哥是否持有健康证,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外卖配送员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持健康证上岗不仅要成为岗位自觉,更当成为行业标配,就须对其强化依法监管。
真相跑在前头才能遏制“暴雨中的谣言”
2日,成都及四川多地暴雨,随之倾泻而下还有各种与暴雨相关的信息、图片及视频,不少谣言也夹杂在了这暴雨的信息洪流,由网络扩散而出。其中在朋友圈传的最猛,并冠以“有图有真相”的,一个是“成都绕城高速双流北被淹没”的图片,另一个是“德阳火车站广场被淹”的图片。但很快,官方辟谣称这是老照片,与今次暴雨无关。(7月3日新华网)
网络的便利、自媒体的盛行,在客观上对谣言的滋生与传播都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近日成都以及四川其他地方遭遇暴雨袭击,网络上开始大量流传关于这次暴雨的假图、伪视频,却又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各种谣言更容易与自然灾害“结伴而行”。在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们看来,这背后是有着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的,灾害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而这个时候,判断也往往更感性,加上少数人为了博眼球,恶意编造谣言,让很多人在短时间难辨真伪,反而成了传谣的“帮凶”。
因此,在发生自然灾害信息或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后,官方应该由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渠道,在第一时间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不给谣言以可乘之机。我们应该知道,相比之下,对于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公众更愿意相信官方发布的信息,只是因为官方信息的滞后或缺位,没有选择的公众才只能相信各种谣言。所以让真相跑在前头,是遏制“暴雨中的谣言”的关键和根本。□天歌
“跳槽涨薪”
究竟谁最受伤
李鹏涛的离职手续还没办完,顶替他的“新人”已报到,这让他很受伤。李鹏涛是大连某公司的前端软件开发工程师,月薪8000元。而同行业同岗位的月薪已过万元。今年4月,他用“离职”敦促老板加薪,结果老板不仅没同意,还给了顶替他的新人2万元月薪。(7月3日《工人日报》)
宁肯高薪聘“新”人,不愿加薪留“老”人,“跳槽涨薪”成一些行业通常做法,不少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老员工工作动力不足、加薪就要给所有老员工都加、要签无固定期合同等隐形成本较大,担心员工以离职为借口要求涨薪成惯性,乍听起来不无道理,实际上暴露出用人理念的误区。
老员工为啥动力不足?很多时候是因为常态加薪机制的缺失,他们的能力和付出没被认可,积极性和进取心受到挫伤;加薪就非得论资排辈吗?按照能力、贡献论功行赏才是要义所在,也才能形成标杆效应、激发内部竞争动能;至于说签无固定期合同隐形成本大,跳槽频繁、员工队伍不稳定风险成本同样不容低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某些行业员工频繁跳槽现象不时成舆论场热点话题,缺失忠诚度曾经是大家质疑的重点,如今看来,还真不能完全归咎于员工不忠,更多的或是“跳槽涨薪”潜规则逼出来的。
“跳槽涨薪”潜规则折腾的不只是员工,更是用人单位自身,因为新人不仅未必称职,而且还有个磨合适应过程,高薪另聘新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加薪”?更重要的是,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对企业忠诚文化的釜底抽薪,只会迫使员工处于随时准备跳槽状态,必然会削弱企业的生机活力和竞争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尽可能让员工贡献得到认可、价值得到体现,才会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实现劳资双赢格局。 □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