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7-04
对“虚假维修”乱象
监管要主动出击
张国栋:空调发生故障,明明只需将遥控器设置对码准确,便能使机器重新正常工作,但上门维修人员却夸大故障,最终收费竟达730元。7月2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2018空调维修体察报告称,调查显示多数空调维修服务商存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行为。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主动出击,重视消费者投诉,坚决严惩、淘汰不诚信、假维修的企业。这样,“虚假维修”等乱象才可望得到遏制。
小区生命通道
要“强力打通”
宪认:业主清早突发疾病,妻子紧急拨打120,救护车接到病人后却因道路拐角处停放车辆无法调头,被困在小区大约15分钟,最后病人在送医途中停止呼吸。7月1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荷花园小区的张女士对丈夫的离去耿耿于怀。小区的急救通道、生命通道关系成千上万居民的生命安全,也是公共道路,并不是私人道路,需要相关部门强力介入、“强力打通”,确保安全畅通。
落实高温津贴 监管必须发力
为有效预防高温中暑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日前,河北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夏季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开展“送清凉”“送健康”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按时足额向职工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不能以提供饮料等冲抵高温津贴。对不落实有关规定问题严重或拒不接受监督整改意见的,应当提请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7月3日《河北日报》)
近些年,高温津贴几乎成为季节话题,逢夏必热。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情况却是,虽然全国各地都明确了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但有部分用人单位却无心执行,使得这一饱含政策善意的高温津贴屡屡被“蒸发”,一些劳动者从未领过高温补贴,甚至根本不知道高温津贴这回事。
虽然说,相关部门已经对劳动者权益依法作出规定,可很多时候规定却停留在纸上,“民不举、官不究”仍不同程度存在,单位违法成本低、职工维权难度大并未得到缓解。其实,高温津贴并不是很多钱,它所体现的,更多是对劳动者的尊重。落实高温津贴,不能止于年复一年的“提醒”,也不能坐等劳动者的举报。唯有监管部门积极履职,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尽管会存在一些困难,但办法总会有的。在建立更为严格的监察制度,加大对不遵守国家规定的企业的处罚力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劳动者维权快速通道,简化劳动者维权程序,使劳动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法律救济。
□祝建波
遏止减肥市场乱象
需要监管措施跟进
号称来自巴西的纯天然糖果食品,可以调节人体代谢,无需运动即可减肥瘦身,实则是添加了禁用药“西布曲明”的假药。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依法批准逮捕了漆某、张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经查,该案共查证假药36万余颗,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涉及30多个省市。(7月3日《检察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改变,肥胖人群也与日俱增,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最大隐患,加上人们以瘦为美观念的转变,已进入到一个“谈肥色变”的年代,从健康生活、职场需要等方面来说,减肥都构成了不小的“刚需”。有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减肥市场就已经超过700亿元。然而,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减肥市场的乱象丛生,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初衷相比,明显跟不上大众的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减肥市场日趋庞大,不规范的减肥机构不仅“骗财骗物”,还危害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那些资质不明、夸大功效、操作不规范、漫天要价的减肥机构,实在让消费者美不起来,其背后的原因是监管的缺失。
因此,有关部门减肥市场乱象,不能视而不见,应该主动出击、强化监管。一方面,减肥市场多头管理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监管盲区,需要卫计、工商等多个政府部门来共同管理。对于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是减肥广告的“通病”,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严格处罚。另一方面,减肥市场的乱象丛生是市场无序竞争的结果,对那些利用人们爱美和追求健康心理的减肥机构,监管部门应该来个“减肥术”,把那些不合格的减肥机构逐出市场,把高昂的价格砍下来,这样才能消除“减肥陷阱”,让消费者得到名副其实的服务。□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