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6-27
“向毒品说不”
需从青少年抓起
付彪:6月25日,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1.5万人,年龄最小的12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向毒品说不”,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消除殡葬服务痛点
要标本兼治
木须虫: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为推进解决殡葬服务收费中的“痛点”问题,规范殡葬服务收费,维护群众利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殡葬服务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于今年6月至8月开展全国殡葬服务收费专项检查。消除葬殡服务收费的“痛点”,既要治标还要治本。针对当前服务收费中的突出问题,花大力气整治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严惩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搭售商品、捆绑服务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侵权行为。
“网约护士”的发展必须规则先行
点击手机下单,护士就能上门服务。近期,“网约护士”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西安、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引发社会多方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护士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提供服务。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政策,完善相关监管措施,推动保障“网约护士”和患者双方权益与安全,规范行业发展。(6月26日《劳动午报》)
“网约护士”的最大益处,是给患者带去便捷。过去患者因为一些护理方面的小事,比如打一次针、给伤口换一次药、更换一根引流管等,往往需要跑一趟医院。假如患者在家也能得到这样的护理服务,他们就可以免于来回折腾。并且随着居家老人日益增多,对“网约护士”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网约护士”的出现,对解决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问题都大有好处。
“网约护士”的最大隐患,则是安全问题。比如患者的安全面临医疗风险,护士面临人身伤害等风险。双方共同的安全风险,则体现在法律和规则不明确等方面,双方一旦因此出现矛盾,不仅各自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还可能陷入无休止的纷争当中。
与其他共享模式不同,“网约护士”直接关系到生命与健康,其它共享模式的安全隐患或许可控,尚难产生普遍性的严重后果,但“网约护士”若出现安全隐患,则可给当事方都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网约车等共享模式的发展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网约护士”的发展必须规则先行。
□罗志华
“病患服务微信群”
带来医患双赢
术前是医患关系,术后是微信好友,并常常在微信上沟通病情。最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利军建立的微信群“杨利军医疗工作站”火了。据统计,该病患服务微信群创建半年来,每天都有患者留言,杨利军坚持抽空答疑,共有近百病人受益。(6月26日中新网)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术后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结果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及其家属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病情出现新的变化,对药物出现不适症状等等。以往,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家属只能打电话向医生咨询。有时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还要再专门跑一趟医院,很不方便。
如今,有了“病患服务微信群”就方便多了。病人及家属随时有问题都可以留言咨询,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帮助,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由于缺乏医学知识,病人往往会对一些术后的正常反应过分担忧,此时,只需要医生的一句“没事”,就能打消病人及家属的疑虑,放下思想包袱。再者,通过病人的信息反馈,医生可以全程跟踪随访,对于术后治疗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有助于病人的康复。通过微信交流,不少病人早已把杨利军当成朋友和家人。这无疑有助于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增进医生和病人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在为医者仁心点赞之余,更期待主管部门和医院对于这种有益医患双赢的好做法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将医生的信息咨询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热心解答咨询、病人好评度高的医生在评职、晋级方面予以倾斜,从而提高广大医生的热忱。□张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