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6-21
“后高考生活”
也要悠着点过
周菊:紧张的高考结束后,17岁的小张开始放纵娱乐,连续十天熬夜打游戏结果晕倒在电脑桌旁;另一名18岁考生小陈,则在连踢两小时足球后引发“肌溶解”。专家提醒,高考结束后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家长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度过“后高考时期”。考生和家长都要理性对待“后高考生活”,可以采取适宜的放松方式,让紧张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和恢复,但不能过度放纵。
APP账号注销
为何这么难?
刘剑飞:拼多多“不能注销”,快手需证明“手机是你的”,微博注销需要满足7个条件……记者测试35款APP发现,其中21款没有注销选项。APP账号注销不仅关系着权利尊重,也关系着市场公平,只负责注册,不负责注销,这种服务不仅严重侵犯着用户的相关权利,更是一种“绑架”行为,相关部门应该严明法规,严肃法制,通过法治来维护用户利益和信息安全。
“网红”健康险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近年来,一类在网络上销售的低保费、高保额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大获消费者追捧,一经推出便成了保险界的“网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第一款短期健康险产品至今,短短两年内,市面上已有超过30余款此类产品。那么,为何这类险种会如此受欢迎?“网红”到底“红”在哪?在这之中又隐含着哪些风险?(6月20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网络短期健康险,属于保障型、消费型产品。由于短期健康险覆盖自费部分,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其现实价值可以预期。特别是,其保费仅一二百元,而保额则高达百万元以上,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个人医疗负担,因而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然而,短期健康险作为一种网络保险产品,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其到底是商家促销噱头,还是一种创新型产品,引起了广泛争议和质疑。
针对网络短期健康险,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无法续保。但一些网络平台在“连续续保”和“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同时,在缺乏经验数据和定价基础情况下,通过提高赔偿限额,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实质上是一种促销噱头。
“网红”健康险之类的网络保险,不能成为监管盲区。首先,必须提高《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执行力,规范网络保险经营行为,促进网络保险健康规范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实行线上与线下监管标准一致,根据网络保险的特性,对现有监管规则进行适当延伸和细化;特别是,强化市场退出管理,根据“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通过明确列出禁止性行为的方式,强化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市场退出管理,为网络保险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张西流
打击“三无”保健品
关口要前移
51个种类、166万粒,成品及原料总重40余吨,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机关正在查处的一起跨省生产假冒保健食品案件。近期,全国多地警方查获大量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食品案。这些“三无”保健食品不少以“效果明显”的口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备受追捧。(6月20日新华网)
“三无”保健品疯狂,不能说监管部门没有作为。事实上,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一直没有放松对违法者的打击,每次通报,战绩骄人。但是,“三无”保健品仍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由此不难判断,当下打击“三无”保健品的思路、方法有问题。那么问题在哪儿?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打击“三无”保健品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来发现“三无”保健品的机制太迟钝,往往“三无”保健品害残、害死人了,引起民愤,才被发现;二来没有守住市场大门,大量“三无”保健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监管部门毫无察觉。所以,解决前述两个问题,正是堵住“三无”保健品流入市场害人的关键点。
最常见的“地下渠道”主要有免费体检、免费听讲座的方式忽悠老人上当,或者以上门推销,目标是“空巢老人”,通常打感情牌,忽悠老人“动情”购买。现代的方式是以微商模式推销,线下交货。
监管部门应当把监管关口前移,把触角延伸到社区,建立信息员、监督员制度,把社区人员、群众发展为监督“三无”保健品通过“地下渠道”销售的干将;同时,潜伏到种种保健品“讨论群”“共享群”“培训群”,及时发现和掌握推销“三无”保健品的信息,主动出击,顺藤摸瓜,把生产、销售“三无”保健品的一干人员一网打尽,相信“三无”保健品很难有藏身之地。
□犁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