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6-19
治理网络“虚假点评”
应追究“点评人”责任
郭元鹏:端午小长假来临,一些住宿、餐饮类服务点评软件“刷单侠”盛行,充斥着夸大的宣介词、虚假的点评语,令假日出行的消费者真伪难辨。点评要讲诚信,才能助力网上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约束和惩罚点评人才是关键。首先应有“一个身份证只允许注册一个号码”的约束。其次,对于“虚假点评”参与者也应该有一定的监管,乃至于惩罚措施。
特定场合交警
就该不苟言笑
李忠卿:每个人都有微笑甚至大笑的权利,法律上没有强制规定谁可以笑、谁不能笑,但是,笑也该分场合、有分寸,特定的职业、特定的场合,就该不苟言笑,尤其是交警,即便你每天处理事故,每天与遇难者家属打交道,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不配做一名交警,出路只有一条待岗或者下岗,别无他路。对这件事的最终处理,公众拭目以待。
公共场所“头顶大事”不容忽视
6月16日下午5点半左右,陕西华山游客中心一装饰吊顶掉落,部分游客来不及躲闪逃离被砸伤。事发后华山景区应急突击队立即赶到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据了解,目前事故至少造成9名游客不同程度受伤。事故发生后,华山景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成立调查组。(6月17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吊顶掉落砸死、伤人的悲剧事故多次发生。时下,公共场所的吊顶装饰施工大都是采用最省事的办法。木夹板重量较轻,施工难度低,但木板易受潮。而石膏天花板也存在着容易受潮的缺点。比较之下,最省事、最简单、成本也低的办法大都是灰层、石膏吊顶等,不过,由于其自身固有缺陷,日久之下可能存在坠落的安全隐患。
公共场所“头顶大事”重在安全细节管理。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句话就是说明发生吊顶掉落的几率不大,却又有发生的可能。偶然中的必然,这才是最可怕的安全隐患。
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绝不能让公共场所的吊顶成为“掉顶”。一方面需要把好施工源头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在施工验收时有关部门就应该严格把好验收关,对于不合格的“天花板”应及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也要加强平时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天花板脱落的安全隐患。
安全责任无小事,防止天花板吊顶脱落之类事故的再度发生,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唯有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才能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从具体的细节着手,处处留心皆安全。有关部门需要实实在在地抓落实,把功夫下在平时,从源头防范,安全没有“天花板”,只有心中筑起安全屏障,才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上演。□左崇年
别用“世界杯”
为难“林妹妹考生”
6月17日,中山大学2018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举行,今年的面试题,既有趣又显社会性:中国为什么长期进不去世界杯;世界杯对举办国的影响和对人类的意义……多数考生表示,考题都是社会性问题,但是也有点让人懵。(6月18日《广州日报》)
对于“世界杯进考题”,网络上一片叫好之声,认为这种题目设计是接地气的,是实现创新的,考题设计就应该打破传统模式。对于“世界杯进考题”是创新的说法笔者是认同的。然而也必须关注的是,“世界杯进考题”考虑的并不周全,因为这种题目属于“个人爱好型题目”,不具有普遍意义,换句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不是所有考生都是球迷。
当一所大学的综合评价录取面试,出现了“世界杯”考题的时候,虽然是创新,可是对于一部分考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比如说,很多男性考生喜欢“世界杯”,然而还有一部分男性考生不喜欢“世界杯”,面对“世界杯对人类的意义”这种考题,他们没有办法回答,即使回答也是胡乱回答。而更加不公平的是,大多数女性考生更不会关注“世界杯”,她们这些不关注“世界杯”的小女子,该如何回答对于她们来说“毫不知情”的题目?
综合评价录取面试,可以实现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必须具有广泛性意义,比如可以思考环保未来,可以思考司法公平,可以思考舌尖安全,因为这样的题目不仅接地气,而且具有广泛性,男性和女性都关注。
而“世界杯进考题”,则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公平,因为不是所有考生都是球迷。别拿“世界杯对人类的意义”这类考题为难“林妹妹考生”。□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