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05-17

 
  谨防网络互评机制
  成为互伤平台
  杨玉龙:如今,基于互联网科技和大数据功能的进步,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新的服务形式。与之相伴,诸如“打分”“给星”“留言”等服务评价模式也渐渐流行。然而,在指尖轻点评价的背后,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可能被危及。监管部门须积极作为,面对单向或双向评价机制中滋生的种种问题,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和平台,有关部门有必要依据发展情况强化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可靠的消费环境。
 
  大学生吸食“笑气”
  再敲健康警钟
  徐建中:近日,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两例特殊的大学生脊髓病患者,经诊断发现,隐藏在疾病背后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种目前在娱乐场所被广泛滥用的麻醉药物——“笑气”,两患者也承认1年来频繁出入酒吧,购买吸食笑气,追求快感。大学生吸食笑气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远离所谓的笑气为好。
 
  让农民工融入城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农民工月均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居住和生活设施进一步改善,随迁儿童教育得到较好保障。不过,只有38%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不少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难度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有待提高。(5月16日《经济日报》)
  在让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里,农民工的“前途”,其实比“钱景”更重要。农民工的现实待遇和权利保障如何,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须知,一座城市的人间烟火,离不开每个身处其间的人。既然城市离不开每个平凡的普通劳动者,又有何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城市向农民工敞开怀抱——即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新市民”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的需求,以及是否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或整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否符合他们为之努力的预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除了要为农民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良好的用工环境和发展空间外,还要重视农民工的诉求。用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教育等各类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用更具包容性的人文氛围,为他们营造更高的社会认同感和劳动的尊严,这样他们融入城市的路才能越走越顺畅,也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持续、稳定的后劲。
□祝建波
 
  职工教育经费
  为什么不被关注?
  5月10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明确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此前,这个比例是2.5%,一下子提高了3.2倍!按说,这个被认为“给职工技能提升和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让职工、企业双获利”的消息,理应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热议。然而,朋友圈无人谈及,媒体报道也不突出,连一向对各种话题都要高谈阔论的写手们都视若罔闻。这是为什么?简单说,所谓“双获利”的企业不积极,职工不清楚。
  企业为什么不积极?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虽然可以税前列支,毕竟加大成本,影响利润;尽管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企业发展,但由于怕“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能不提就不提,能少提就少提。可以说,能够足额提取的企业是少数,即使提取了,也很少用到职工身上。
  职工为什么不清楚?企业不积极,自然不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免得招麻烦。尽管许多职工有参加学习培训、提升个人素质的愿望,也很少想到向企业提出要求。学习者大多选择自费,也免得学成之后“跳槽”与企业纠缠。
  职业教育也属职工权益,工会是否关注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呢?说都不过问可能夸张,但大多数有难言之隐。对企业工会而言,能够按月拿到行政方面足额拨付的工会经费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多嘴”过问不归工会管的职工教育经费,令企业行政反感,何苦来?
  以上所说可能引得几方面都不愿听,不高兴,但职工教育事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事关“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家出台政策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比例也正是为此,那么,重视这笔钱的提取和使用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一刀(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