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8-05-15

 
  高温津贴别成
  “纸上清凉”
  祝建波:从今年6月1日起,江苏高温津贴标准从原来的每月200元提高至每月300元,支付时间为4个月。近些年,高温津贴几乎是季节话题,逢夏必热。虽说,相关部门已经对劳动者权益依法作出规定,可很多时候规定却停留在纸上。单位违法成本低、职工维权难度大并未得到缓解。唯有监管部门积极履职,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尊重。
 
  人口老龄化
  倒逼养老服务多元化
  张西流: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人口老龄化,倒逼养老服务多元化。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社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医疗服务,落实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同时,发展和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尽可能实现政府购买社工上门服务,扩大政府性服务的覆盖面。
 
  “三个三”应成为工会建设根本
  记者从广东省总工会日前在佛山召开的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工会建设现场会获悉,广东工会今年在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试点建设“三个三”工会,强化互联网思维,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模式,维护职工权益。(5月13日《工人日报》)
  广东省推出的“三个三”工会试点建设虽然选择在了重点工程建设,但细观其所设定的内容之后,笔者却以为,“三个三”其实完全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工会建设的根本。
  第一个“三”是“三最”,即:聚集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这是工会建设的出发点。
  第二个“三”是“三结合”,即:结合工会四项基本职能、结合现实工作情况和职工实际诉求、结合维权维稳。这是工会建设的着力点。工会组织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向来应该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比如,为什么要开展职工维权活动,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
  第三个“三”是“三个目标”,即:实现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和全面发展。这是工会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工会组织各项工作与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不论是开展各项维权工作,还是建设以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为基本内容的职工之家,亦或是通过各种形式、方法去教育、引导、鼓励职工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己,其实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职工在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舒心生活与体面劳动。
  依笔者之见,只要是建立了工会组织,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发挥好工会各项职能,认真履行起自身的责任义务,明确出发点,夯实着力点,找准落脚点,并最终实现职工群众的舒心生活与体面劳动。□乔木
 
  “最后一公里”
  该谁跑?
  社保年度认证需要证明参保人“活着”,已经不是新闻;让退休老人拿着当天报纸拍照,或者亲自去按手印“验明正身”,也算不得奇葩了。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白女士为90岁的老父亲社保认证,提出能否进行远程视频或将父亲送到年审办公室楼下,让工作人员下楼确认,都被拒绝。不得已叫了丈夫和朋友用轮椅把老人抬上了三楼。此事引得舆论哗然,并不意外。
  老实说,让退休老人证明自己还活着,本身就够荒谬。这种事情本应该由社保机构通过其他途径认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尽可能给予了积极配和,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政府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能考虑到某些老人的实际状况、特殊困难,尽可能使用技术手段,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呢?譬如上门年审、视频验证、相关部门数据共享等,这些采集信息的手段并不复杂、高深,也不增加开支,甚至可能降低行政成本,更加便捷,何乐不为?恐怕只能说,某些政府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服务意识,所以根本不会想到这些,自己方便就是了。至于逃避认证冒领养老金者,毕竟是少数人,总不能为了惩戒个别,殃及全体(而且都是老人)吧?
  常常看到宣传说,政府部门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要“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要“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些话朗朗上口,夺人眼球,但不能只是“嘴上功夫”,说说而已。武汉那位90高龄的老人被抬着跋涉这“最后一公里”不就是打脸么?对老人尚且如此,对其他人则可想而知。如此“为人民服务”,说轻点是懒政,言重了就是渎职——按照宣传的承诺,这“最后一公里”本来是应该由政府工作人员跑的。
□一刀(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