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02-02
骑行返乡
莫忘安全
朱丹:每年春节前,都有一些人选择骑摩托回家,尤其是春运期间,车票一票难求,更让很多人选择挑战自我,骑行回家,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骑行回乡却不能忽视安全,不仅回家之路千里迢迢,有着很多不可预知的状况,远不是经验所能解决的,可以视为是对意志和体力的一场考验,而且是在当下南方暴雪冰冻的情形下,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
别让年夜饭
成了“年夜烦”
李雪:新春佳节临近,不少家庭已着手准备年夜饭。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饭店吃这顿最重要的团圆饭。饭店年夜饭的市场越来越大,但商家似乎越来越“任性”了。苛刻条件包括限定最低消费、强收服务费、收取高额押金等。不少消费者吐槽说“年夜饭瞬间变成了年夜烦”,消费者拥有的只是“零选择权”。这些套路,虽能助力商家在春节消费季赢得个盆满钵溢,输掉了口碑值吗?
消费投诉热点就是推进维权的重点
近年来,消费持续升温,2017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攀上了近10年的最高点;另一方面,消费投诉也频发、高发,日前中消协公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2.68万件,为近年来新高;解决55.24万件,投诉解决率76%,为5年来最低。(2月1日《人民日报》)
毫无疑问,中消协发布的这份分析报告,就是2017年商品服务和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可以说,去年消费者维权的“热点”、“难点”和“痛点”就是来年攻坚的重点。例如,从中消协梳理出的2017年九大消费投诉热点来看,共享单车押金难退问题高居榜首。而且这一问题还直接导致了2017年总体投诉解决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这说明,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不仅多发,而且很难解决。这也再次证明了建立共享单车押金监管机制的紧迫性。
从投诉问题的原因和类型来看,合同问题、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问题占到了投诉总量的八成以上,并且,虚假宣传、人格尊严的投诉比重也较2016年有所上升,反而质量类投诉同比大幅下降了19.72%。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不正是说明,尽管商品质量问题仍是投诉的主流,可是不可否认商品的“硬件”做工确实在稳步提升,反而是广告、服务等“软件”没有跟上,问题更加突出。也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增强。有时即使商品本身没有明显问题,可是却因不实宣传、合同“套路”、售后不力甚至涉嫌损害人格尊严等问题而引发了消费者的投诉。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商业诚信建设,严打那些乱吹嘘、乱承诺以及玩文字游戏和“售后不管”的失信欺客行为。□徐建辉
以理性心态
看待企业年终奖
一到年底,年终奖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白领年终奖均值为7278元。(1月31日《潇湘晨报》)
“年终奖”,虽然只有短短三个字,但是背后意味的东西却有很多很多。站在劳动者的角度,年终奖不但是辛苦一年后一种精神上的抚慰与肯定,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而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年终奖既是企业公司实力的象征,也是过去一年企业效益好坏、利润多少的晴雨表。
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不管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年终奖”都成了心头的一个敏感词,也是关键词。劳动者关心的是单位到底会给自己发多少年终奖;而企业经营管理者关心的则是,自己到底应该发多少年终奖,员工才会满意,才不会导致人心思动,造成人员的流失。于是围绕年终奖,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就年年上演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心理暗战”。
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过去的一年效益足够好,利润足够高,那么在年终奖上不妨大方一点,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对人才的重视。如果效益确实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应该做好对员工的解释工作,争取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对员工来说,如果年终奖数额一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走人,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未必合适。当然了,如果企业确实过于吝啬,老板和管理者赚得盆满钵满,却对员工一毛不拔,那么该离开的就离开,也不用有什么留恋。
总而言之,年终奖是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而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眼光来看待。这样,才是客观、理性,对企业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都有利的。□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