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官微锐语 > 正文

■网评锐语

2017-06-06

 
  考生家长可以调休
  是一种人性化之举
  天歌: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一则通知在网上刷屏,获得了市民、网友一致好评。通知指出,中考、高考期间,考生家长可调休5天。据了解,通知属实。这个通知5月23日印发,名为《关于中考高考期间考生家长调休的通知》,由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中卫市这一人性化的规定,得到了广大考生和父母家长的普遍欢迎。而调休,不是直接放假,也顾及到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同样值得肯定。
 
  垃圾分类须激励
  与约束双管齐下
  张智全:自2012年开始,海淀区开始对居民分拣、投放厨余垃圾给予现金补助,鼓励居民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今年海淀区将把补助对象由居民转为物业公司,每吨厨余垃圾补助1700元,再由物业用这笔费用来激励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一政策预计今年8月底前实施。任何良好行为的养成,除了不遗余力的激励外,必要的约束也不可或缺。
 
  给奇葩证明设个“曝光台”
  在生活中,你有过证明“你妈是你妈”等类似的奇葩遭遇吗?近日,云南宣威一男子持有身份证去当地银行办理业务时,被要求开具户籍证明。为此,当地警方霸气“怼”银行称,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此类证明,若再让群众往返,将通报银行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纪检部门等,此回应获网友力挺。(6月4日新华网)
  全国从上至下对奇葩证明喊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政府高层对此高度关注,多次表态,很多部门都出台了治理奇葩证明的措施,列出了奇葩证明“黑名单”,民众对奇葩证明的治理充满期待,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地报道……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单位仍然我行我素,对奇葩证明情有独钟,暴露出对相关证明清理规范要求没当一回事,敬畏意识薄弱、执行力不足——或许,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组织学习相关要求,不知道哪些证明能开,哪些证明不能开,或许,有的单位知道相关要求,但落实没诚意,不认真,不严格,不到位。
  相关部门应该专门设立曝光台。如果一些证明开具单位遇到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奇葩证明开具要求,即应将情况报告给政府效能监督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部门核实情况后,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曝光,还可根据情节追究相关证明需求单位的责任。有了“曝光台”,索要奇葩证明就成了一件风险活、丢人活,相关证明需求单位就得好好研究一下法律和政策,就得记牢奇葩证明“黑名单”的内容,就得看清证明的边界和底线,在索要证明时,就得好好掂量掂量,就得学会守规矩讲道理,凭着旧思维任性地乱要证明的事就会越来越少。□李英锋
 
  “高考经济”
  须避免过犹不及
  2017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不少商家也瞄准了高考商机:普通的笔、蜡烛、内衣和鞋子……只要与“高考”攀上关系,都成了近期的热卖商品,不仅价格比同类商品更高,而且销量不用愁。更有甚者,连算命看风水、开光做法事等迷信“服务”也挂靠上了高考,甚至可以提供“线上服务”,颇受一部分考生家长的追捧。(6月5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和往年一样,不管是网络电商还是实体店,凡是和高考有关的商品,都能够热销,甚至说一些和高考无关的商品,比如内衣、鞋子等等,只要和高考扯上关系,也能够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追捧。宽容点看,“高考经济热”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比如对于文具产品,反正考生考试都要用,在产品上印上“高考专用”的提示,或者是写上“金榜题名”等表示祝福的词语,既无碍考生的使用,同时还能够给考生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何乐而不为?
  但是有些商品或服务,却有点剑走偏锋,乃至有走火入魔的感觉,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都不值得提倡。比如连算命看风水、开光做法事等等封建迷信活动,也搭上了高考的“便车”,通过忽悠考生和家长来牟利,而一些考生和家长为求心安,或者是跟风心理作祟,也纷纷追捧。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封建迷信心理,但跟风思想太严重,看见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比如高考前夕,一些补脑类的保健品往往会热销,结果一些家长即便没有那样的财力,但为了不亏待孩子,也为了求个心理安慰,就买来一大堆保健品供考生服用。
  说到底,我们不反对“高考经济”,也不反对在高考期间给予考生以一些特殊优待,比如住“高考房”,坐“高考车”等等,但要避免误入歧途,导致过犹不及的结果。毕竟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坚持和平时一样的生活起居,保持一份平和淡定的心理,就是最好的备考。
□苑广阔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