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6-09-27
对“一元购”
监管要紧跟
关育兵:当前,号称花一元就能博得价值几千元甚至几十万元商品的“抽奖式购物”平台风靡网络,已形成千亿元的市场。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元购”存在开奖暗箱操作的可能;有的网民在“一元购”平台输掉近300万元。有关人士认为,“一元购”涉嫌非法博彩,应尽快明确如何监管。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要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
信息时代辟谣
不妨快些再快些
禄永峰:近日,不少银川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样一条信息刷屏:“从今天起所有的公交站台前后50米禁止社会车辆停靠,包括上下客即走,一旦被拍最高处罚1000元!移动公交电子警察通过3G无线图传进行实时交通违法抓拍,一般连续抓拍3张,合成后加密无线发送到交警局后台,经人工核实后,录入违章系统。”对于该信息,银川交警郑重回答:纯属谣言!信息时代辟谣,不妨快些再快些,相关部门要把辟谣工作做到谣言疯狂传播的前面。
对老人精准帮扶才能实现普惠保障
北京市拟对老年人实施分类保障。市老龄委发布公告,就《关于加强老年人分类保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意见。老龄委表示,分类保障可以避免平均发力,实现精准帮扶,真正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9月26日《北京晨报》)
对老人实行精准帮扶,如同是对贫困群体实行精准扶贫,这有别于以往的“粗放式”的帮扶,而可算是一种“精细化”帮扶,是老年人帮扶政策的一次“提档升级”。如果像以往对于老人实行简单的“一视同仁”的帮扶,就没有顾及老人的不同境况,虽同为老人,但相互之间却可能有着千差万别。比如有的人虽进入了老龄,但他(她)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完全可以做到自理,有的老人或完全或部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有的老年人则体弱多病,他们需要予以特殊照顾。
对老人进行精准帮扶,实施分类保障,是根据老人的现实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从而能尽量让所有老人“一个都不少”地安享晚年,实现普惠保障。北京的做法值得各地的借鉴,要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需要从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发力走向精准帮扶,这才能更好地发挥兜底救急作用。不过对老年人实施精准帮扶,将更考验相关部门的帮扶能力。
同时,对于精准帮扶,需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请公众监督,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帮扶过程的监管,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能依法依纪予以严厉追责。□戴先任
“联合惩戒机制”
让老赖寸步难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这一全方位的惩戒机制将使得“老赖”们评先受奖从业“处处受限”。(9月26日新华网)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防欠薪惩戒欠薪在思想上很难形成的共识,在行动上不能形成拳头,很难发挥威力。如今“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实行联动惩戒 “互动”,对于老赖来说,是惩戒失信的尚方宝剑。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一个人的诚信行为,一个企业的诚信行为,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个人的信用,企业的生死,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常言道:“金能丢银能丢,诚信不能丢。”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如今,信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显重要。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失信付出了6000个亿的代价,这是多么惨重的教训。失信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扩散效应、 负面效应是巨大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要素。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诚信总是与失信、无信共存。
联合惩戒机制治老赖这招灵,但是联合惩戒老赖,关键在于做好“互动”文章,不能各行其是,而是相会配合,通过信息互联网,做好各自的衔接和惩戒工作,切实形成一张网,一条高压线,让恶意欠薪的老赖“一失信而千古恨”,无立足之地,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