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5-12-21
八天维权之路
勿成网购之痛
堂吉伟德:八天维权是消费之痛,也是市场之悲,更是监管之耻。对于电子商务的监管,不缺手段而缺姿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尤其需要以遵守和保护消费权为底线,把诚实经营,合法守信作为底线原则。这就需要包括行政监督机构在内的各个责任主体,摈弃网络虚拟的传统认识,像实体经济那样严格管理,“谁来保障网购者的权益”才不会成为未竟之问。
“煎饼神话”里
少搁点添加剂
邓海建:发家致富的“煎饼侠”固然有,颠沛流离的“煎饼客”更是寻常。披星戴月,顶风冒寒,忙碌在煎饼摊上的人生,其实就像360行一样,有的光鲜亮丽,有的黯淡无光。“煎饼神话”唯一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改变命运要靠双手。至于幻想也靠烙煎饼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误会就实在大得没边儿了。
别让“跳楼求助”大行其道
昨天中午12点多,在天一新石浦酒店的四楼楼顶,一名四五十岁男子手持扩音器,爬出了外墙围栏,坐在围墙边缘处,随时有可能掉下来。一时间,新浪微博、记者的微信朋友圈等,也被众多市民刷屏。(12月20日《现代金报》)
类似的“跳楼秀”“跳塔秀”在全国各地屡屡上演,其实已经让公众“审跳疲劳”了。以“跳”的方式来维权,不但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有可能得到法律的制裁。
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以“跳”作秀者并非真的要跳,而是以“跳”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特别是相关部门的关注,从而让问题得到解决。很多事实也证明,“跳楼秀”的方式虽然老套,但却有效。然而,相关部门应该反思的是,为何这么多人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权呢?到底是因为用人单位太狡猾,还是相关部门的司法救济不力呢?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用人单位能赖着不发工钱,或对工伤不管不顾,相关部门更该反思司法救济不力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对司法救济不力的反思不足,依法维权难题就会依然存在,类似的“跳楼秀”、“跳塔秀”就会大行其道。唯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劳动者的诉求,积极介入调查,成为劳动者最可靠的维权依靠,让劳动者能轻松地获得应有的薪水、工伤后能轻松地得到应有的赔偿和待遇,“跳楼求助”才会渐行渐远,直至彻底消失。□王锦南
送温暖
别总向“钱”看齐
近日记者从江苏省总工会获悉,江苏工会2016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即将启动。“两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预计筹集送温暖资金约2亿元,将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等20万人次以上。此外,各级工会还将深入开展“1+1+N”系列关爱行动,即为困难职工家庭送1份慰问金、1份温情年货礼包、N个“贴心送”项目。(12月18日《工人日报》)
年终岁末,又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困难职工及群众“扎堆”送温暖、献爱心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工会干部,笔者发现,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和企业还依旧采取的是集中送钱、送东西这种相对“古老”的传统慰问方式,少有像江苏工会这样采取“1+1+N”相结合的创新送温暖举措。
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送钱、送东西这种传统的暖心方式,虽然在笔者看来,这种方式只能叫做临时“救济”,但它毕竟能够为困难职工群体带来一些经济补助,也能够让困难职工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压力暂时得到缓解。但问题是,对于广大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来说,送钱绝非是解决生活难题的长久之计,即所谓救急救不了穷。
因此,笔者以为,作为各级政府、企业,尤其是各级工会组织来说,若想帮助困难职工真正改变生活的贫困面貌,着实应该在送温暖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有益的创新和改进,应该在“授人以渔”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特别是要在送岗位、送技能等能够帮助困难职工实现精准脱贫方面多想办法。在这方面,江苏工会“1+1+N”的做法着实值得借鉴和推广。□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