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洪湖水渗透一世情 专访韩英扮演者王玉珍

2014-07-26 作者:特约撰稿 彭立昭 来源:劳动午报

贺老总的一句话,让她更注重揭示韩英的内心世界

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决定将创作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搬上舞台。当时团里对主要角色扮演者采取了公开竞选的办法,谁演得好就由谁上。结果,23岁的王玉珍以其深厚的舞台功底、明亮甜美的音色拔得头筹,担任韩英A角。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剧,认为剧情太简单,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王玉珍说这是她最初的想法。这一点儿也不假。笔者在采访《洪湖赤卫队》里的夏奎斌(扮演刘闯)时就听他这么介绍过,“当时,地方剧院没什么好戏,省委就说要是再没有好戏出来就解散(剧院),所以大家是顶着压力,全力以赴地去创作了这出戏。但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洪湖赤卫队》的第一次演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观众的欢迎。刚在武汉演出时,专家看了摆头,观众反映平平。但是省委宣传部喜欢,就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后来就到洪湖去演出,到那儿了才很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演职人员就住在洪湖边,白天和群众在一起劳动,晚上演出,同时做修改,后来再回到武汉演出,观众还是反映平平,我们便又去工厂、部队演出,不断吸取经验。”王老师听了笑了笑,说:“确实如此,这一切都因为后来我们回到沔阳、洪湖,深入根据地体验生活后最终改变的。大家听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红军、老革命讲故事,渐渐地,大家都被那些真实的事件所感动。当你含着眼泪去化妆,再去演出,就不一样了。那时,我度过了许多繁忙的演艺时光,至今仍感到很幸福。那时,机关、学校、乡村、车站、码头、食堂,有求必到。经常是早、中、晚连演三场。一上场就是几个小时。”

歌剧《洪湖赤卫队》第一次公演是在洪湖县委礼堂,演出结束,老赤卫队员的家属们挤上舞台,与演员相拥大哭。还记得到北京的第一次演出是在1959年11月。在北京演出了两个月。演出很成功,票价从4毛、5毛、6毛,涨到了8毛、一块、一块二。每次戏散场时,观众是哼唱着“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离开的。

“剧组的第100场公演是在中南海怀仁堂。”此前,演员们并不知道有哪位领导人会莅临现场,当舞台上的韩英在狱中与韩母话别,韩母唱道:“洪湖赤卫队,快跟贺龙回,活捉彭霸天,消灭白极会……”观众席第一排中间站起一个高大的身影,那是贺龙,贺老总真的来了!

王玉珍记得,演出结束,贺老总在北京饭店宴请了剧组全体成员。贺老总反复叮嘱剧团负责人:“在剧中少提我,多歌颂党中央、毛主席。”贺老总又问王玉珍:“你知道洪湖的峰口河吗?”王玉珍连连点头。贺老总说:“那时候,敌人把我们同志的头砍掉滚到河里,那条河都变红了!”贺老总的话使王玉珍很受震动。她说:“当自己听到这些烈士的故事之后,我觉得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话,都不再是口号,或是一种台词,而是用他们斗争的鲜血凝成的,比如说‘革命的人民你们是杀不尽的’。有时候下午开座谈会,晚上马上接着要演出,我们的眼泪都没有擦干,就马上化妆演出,所以感觉就不一样了,我感觉丰满了,我用我的心去贴近这个角色。”在她的心里,更明确了“韩英”是个有智慧、有魄力、有柔情的女英雄,最主要是有信仰。在以后的演出中,她更用心地去贴近韩英,演出时也更加注重揭示韩英的内心世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