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文娱 > 正文

让职工享受每一堂课——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民乐大讲堂侧记

2016-10-13 作者:赵思远 来源: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三层的会议厅内,几位民乐大师用二胡、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曲目《月亮代表我的心》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职工听众,大家伴着音乐和节拍一同深情演唱起来,现场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9月28日下午,由北京市职工文化协会主办的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公益大讲堂第八讲—《民族音乐的审美和表达》在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和职工朋友们如期见面。本期讲座设在国庆前夕,并以民乐欣赏为主题,内容丰富生动,氛围轻松愉悦,既普及了国粹文化、充实了职工生活,又用美妙的音乐为祖国母亲庆生,可谓一举两得,令前来欣赏学习的职工们不虚此行。
  【现场】为职工呈现听觉和心灵盛宴
  定在下午一点半开始的大讲堂,不到一点钟就有观众陆续进场。“听说请来了民乐大师,想在他们练习时就欣赏一下。”一位年过五旬的职工十分兴奋地说。大讲堂还吸引了大批来自文化宫等单位的职工艺术家,而几位民乐大师也早就开始了全神贯注的试音、调音练习。一时间,台上优美的音乐声和台下热闹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俨然一首天然的交响曲。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一首首曲子被几位大师用各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严丝合缝,浑然天成,将二胡的行云流水、笛子的旷远悠长、琵琶的柔情似水等融会贯通,给职工听众呈现了一组听觉和心灵上的盛宴。随后,几位大师分别单独用演奏和讲解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每种民族乐器的音色等特点,并分别演奏《春江花月夜》等脍炙人口、广受好评的经典曲目,让职工听众在欣赏民乐的同时,对民乐的特色与内涵加深了解。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欣赏到大家演奏的经典,职工听众们在台下兴奋不已。他们有的闭上双眼,融入被乐曲编织的故事中,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有的和邻桌听众交流意见,不时赞许地点头;有的干脆拿出手机进行拍摄,记录下这宝贵的瞬间。
  最后,在《难忘今宵》《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好月圆》等乐曲的伴奏声中,职工听众们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开始用手打起节拍,随着音乐一同齐声歌唱,依依不舍的结束了大讲堂的鉴赏学习。
  【主办方】希望以此提高职工文化修养
  在大讲堂进行过程中,记者采访到了北京市职工文化协会秘书长张国林。据张国林介绍,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公益大讲堂作为每年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几项重要任务之一,被予以高度重视。大讲堂计划每年举办15-16场,《民族音乐的审美和表达》这一讲是本年度第八讲。
  “我们充分考虑到职工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定制了一些课程,还请来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名家前来授课,场面十分火爆。”张国林介绍道。去年,职工文化协会在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大兴区总工会、工体等多个单位,开展了16场职工素质工程公益大讲堂,包含了各类摄影知识、中外文化比较、中华诗词诵读、商务礼仪、瓷文化等内容,范围很广,还请来了王寅等各领域的佼佼者,大受职工欢迎和好评。此外,大讲堂还配有专门的讲义、录像和光盘,便于职工学习,弄得有模有样。张国林说,“我们是职工文化协会,就是要以文化为中心,通过传播有特色的优秀文化,来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在去年的16场大讲堂中,形式多以专家授课为主。“在去年的这些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形式侧重讲课多一些。”据张国林介绍,职工文化协会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融入新意,从过去单一的授课模式转换到现在以品鉴和互动为主的多元化授课模式,并重点与职工分享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如国粹京剧、戏剧、诗歌、民乐等内容。“全面贴近民族和文化,通过民族文化鉴赏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观,让更多的职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可以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只有让职工享受他们上的每一堂课,我们的课程才会更有意义。”张国林说。
  【职工艺术家】大讲堂让职工感受艺术魅力
  当本年度第八期大讲堂随着动听的旋律和婉转的歌声结束时,来自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处的刘珂君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为这精彩的场面鼓掌。身为职工艺术家的她,深知民族音乐等优秀文化对日常工作起到的正能量作用,对大讲堂的艺术品鉴课程赞不绝口。
  “我自己特别喜欢声乐,经常在工作之余进行练习,有时还会参加工会组织的演出。每次练习完毕,都会感觉十分清爽,可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刘珂君看来,大讲堂形式好、益处多,能够全面提升首都职工的文化素质建设,令首都职工的综合素质走在前列。“不管是民族音乐、书法绘画还是传统舞蹈,都能够陶冶职工自身情操,使工作更顺利、生活更丰富、家庭更幸福。”
  “现在我国音乐受到韩流等外国音乐的强烈冲击,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应该站稳脚跟,把属于我们民族特色的声音弘扬出去,展现我们特有的精神风貌。”刘珂君对这些年首都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素质的提高感同身受。她认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是分不开的。“现在职工们经常学习和强调的的‘工匠精神’,都是多少年来祖辈留下的光荣传统,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民族艺术,能够让职工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优秀的精神,让他们精神焕发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最让她引以为傲的就是此前轰动一时的《中国税务者之歌》,这首歌展现了税务工作者服务大众、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是税务职工们将艺术和工作有机结合的最好体现。“这首歌让我明白,职工的艺术作品源于工作,反过来还可以继续为工作提供动力,让每个职工都成为受益者。”
  作为一名职工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刘珂君认为,文化建设是宏观的,必须依靠一些载体让民众真正的融入进去,而大讲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对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认识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针对性的开展传统文化的鉴赏和学习,按照一定的节奏,循序渐进,才能让职工们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职工听众】希望大讲堂能够继续办下去
  大讲堂结束后,很多职工依然在自己的座位上回味着一段段美妙的旋律,不愿早早离去。他们有的观看着自己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伴着里面的音乐轻声哼唱,有的三两成群,交流着自己这堂课上的收获和见解。
  “咱这大讲堂办得越来越好了,还请来了民乐的大师为咱们演出,这回可是开了眼界了”“以前听这种演出都是在电视上,在现场听还是头一回,感觉就是不一样”……职工们纷纷表示,这种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增添了他们工作之余的趣味,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正能量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让他们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精气神,可谓一举多得。
  一位职工更是大讲堂的“老主顾”了,“去年就经常参加一些课程,比如风光摄影和书画鉴赏,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他发现大讲堂的授课模式更丰富,艺术品鉴的方式更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觉得这些课程更有针对性了,更接地气了,还让我们有机会见到一些名人大家,我个人表示非常满意。”职工们对大讲堂开办以来的一些课程也是好评不断。他们希望大讲堂能够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使每堂课都能让大家受益。
  【记者手记】职工素质
  反映企业精神风貌
  职工的综合素质展现了其所在岗位的工作能力,体现着企业和单位的综合实力,职工的文化素质也可以反映出企业和单位的精神风貌。
  国粹和民族艺术等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绘画、书法等形式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为骨,艺术为翼,职工通过欣赏和品鉴传统艺术,既能扩充知识、丰富业余生活,又能提高自身修养、为日常工作提供良好动力。
  职工素质工程公益大讲堂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的侧重民族艺术与文化,采用以品鉴为主、兼有授课的多元化模式,有重点、循序渐进的向职工们传授经典知识、分享民族技艺、弘扬优秀文化,既可以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又可以传递正能量,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让职工享受每一堂课,在课程中收获知识、了解文化、学习技艺,是大讲堂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