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体育 > 正文

一座球场带来的欢乐童年

2014-08-05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家住在工体西门附近,地名叫吉市口,出吉市口的南口就是朝外大街,出东口经过东营房就到了工体西门。您别看这地名土里土气的,现在这一带可算是北京地价超级贵的地方。

  我家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可以容纳8万人的工体,每到周日放假的时候,去工体玩耍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工体的东南侧,有一片湖水,里面都是荷花,每到夏天,密密麻麻的荷叶把湖水盖得严严实实,上面飞着“老仔儿”(蜻蜓的一种),我们把橡皮筋切碎了,用一种圆形的铁盒把橡皮筋熬成胶,拿着很长很长的竹竿子,去粘“老仔儿”,当然还有知了。还记得有次淘气,从小湖边上的一个台阶滑到湖水里面了,全身湿透,没辙了,把自己脱光,然后把衣服晾在地上,那次可真是糗大了。

  那时的小孩,吃过晚饭没事就自觉地到胡同里面玩,每当有球赛,沿着吉市口东口往东,一直到工体西门的那一溜儿便道上,停着不少上海牌小轿车,当然,最多的还是飞鸽、永久、凤凰这些咱工人阶级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您刚把自行车往那里一支,看车的老大爷老大妈一准就朝你喊了:别球赛完了你在这儿撬锁玩儿。每当山呼海啸的巨大呼喊声传来的时候,那一准是进球了。

  那个时候工体北门没有黄牛党,球票1毛钱一张,即便是1毛钱一张,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买不起的。幸好有个发小当时在北京游泳队,他们的驻地就在工人体育馆的西南边小楼里,每当工体有比赛的时候,这小兄弟就把非常难得的球票拿出来给我们小哥儿几个分享,使我能亲临工体现场,观看国际足球赛,而爸妈给的5分钱,就可以享受一下小豆冰棍给我带来的快感了。同班同学听说我能到现场观看,都羡慕得不得了。那时,中国队的铁门李富胜,边路古广明、刘利福的下底传中,容志行的中路组织等,都是我向同学们显摆的段子。

  最高兴也最能让我们臭显摆的事情,莫过于能进入到工体内场的草坪上踢几脚球。我们这些孩子跟管理工体内场的员工套近乎,能从17、18看台下面的大门进入到工体内场,七八个小孩,带着一个几乎快踢破了的足球,到工体内场的草坪上,玩上几脚,心里可美了,总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真正的在这个场子里面,面对8万人的欢呼呐喊声,展示自己的球技,攻城拔寨,为国争光。

  工体是北京人承载着旧忆的家,这里有我们太多的欢乐和悲伤。这里有“五·一九”漫天飞舞的眼泪,这里有战胜AC米兰、桑普多利亚时的狂欢。这里有个神话,叫工体不败。工体是我们的信仰,工体是我们的欢乐,工体更是我们全北京人民共同的家。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