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被暖冬夜
2016-02-17
作者:
来源:
周耀明 文/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部队机关为走五七道路,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办起了五七干校。在干校劳动期间,我们一些男学员,住在劳改农场移交的一个大棚内。
大棚陈旧简陋,棚顶瓦片很薄,墙壁、门窗有许多空隙,棚内四面漏风。入冬没有像炉子之类的取暖设备。那年冬天奇冷,凛冽的西北风打着唿哨,从棚子毫无遮拦的大小缝隙中,伸进刺骨的尖嘴长舌,舔得我们直打哆嗦。有人在棚内划根火柴,如豆的火苗也会随风起舞。晩上洗脸盆里剩的水,清晨一看结成了厚厚的冰块。白天棚内比棚外还冷。
我和黄钖才同志合睡在用木板支起的双人铺上。我们两人是首批到干校劳动锻炼的,几个月来,同吃一锅饭,同种一块田,同送一车肥,同扬一个场,同开一个会,同学一本书,同睡一个铺。互帮互学,影形不离,无话不说,情同手足。
由于天气冷,睡觉时两人的被窝常紧挨在一起,相互取暖保温。尽管如此,但还是睡不踏实,经常会被冻醒。而雪上加霜的是,棚内耗子不怕冷,经常“吱吱吱”地打架,吵得人更是心烦。有次我们打开手电筒一看,耗子们正在草绳、铁丝上来回“走钢丝”呢。由于晚上睡不好觉,时间长了,第二天干活就精神不足,经常又困又累。
老黄比我有心眼儿,向家里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挨冻的情况。很快,他家里就寄来了一条新棉被。当晩,老黄将它铺开合盖在我俩的被子上,那一夜被窝里既温暖又舒服,我睡得特别香,还做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好梦,让人终生难忘。自此,晩上休息好了,白天劳动就劲头十足。
干校的艰苦环境和繁重劳动,考验着我们每个人。在这困难面前,我和老黄经常念叨这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英雄董存瑞。可以说,干校的集体生活,是我们人生中一次刻骨铭心的磨砺。
时至今日,当年在严寒肆虐下老黄的新被子给予我的冬夜温暖,我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丝丝的暖意和浓浓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