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我们在坦赞火车上庆七一

2014-08-20 作者:韩晓岗 文/图 来源:劳动午报

我在北京建工北安集团工作了30年,2012年初,被借调到集团国际公司坦桑分公司任党支部书记。第一次走出国门,满目皆是坦桑黑人,处处绿草茵茵,树木参天,每一天都在翻阅崭新的日历。

  2012年6月初,我就开始构思在坦桑怎么样过“七一”。在国内是上党课、看录像或参观,在坦桑能不能另辟蹊径。坦赞铁路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车站离分公司不远,何不借天时地利,搞个坐坦赞火车的党日活动。我们了解到:坦赞火车每周发两趟,周二和周五各发一趟。我给这次活动起名为“乘坦赞火车,承先辈传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数万建筑人员构筑了这条铁路大动脉,促进了非洲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今天的中国建设者应该有这个传承的意识。

  党支部的初衷是请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日活动。当消息传开后,管理人员不约而同的找到我要求参加活动,有的职工说“我现在就写入党申请书”。我和支委们碰了头,群众也可以参加活动,一时激起大家的掌声来。

  我们向大使馆党委汇报了活动构想,使馆党委指派办公室主任参加活动。

  6月29日下午一点多,分公司19名职工来到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塔扎拉车站。坦赞铁路的火车票跟我国上世纪的纸板车票几乎一样,看到就有一种历史回归的感觉。我特意请了我国驻坦赞铁路的专家,他介绍说:坦赞铁路连结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工程动工兴建,我国先后派出五万多人次技术人员,提供了近十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援助。中、坦、赞三国建设者共同施工,1976年7月14日通车。为赞比亚、马拉维等内陆国家提供新的出海通道,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

  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盛赞: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专家的介绍使我们对坦赞铁路的情况了解的更清楚了。我们展开党旗在坦赞铁路车站前照了相。在候车厅里,“Y”字形的人形步梯正对大门,墙上贴了不少中国领导人和非洲领导人的合影,是中坦友谊的真实反映。在盥洗室里看到红色木头框包镶的镜子,水磨石的地板和隔板,都是我国上世纪的建筑材料。

  我们进站后,看到火车头拖着十几节车厢,车厢不是绿颜色,是蓝白相间的色调。在车厢外我们又照了照片。我们乘坐的是头等席车厢,和国内上世纪的软卧车厢一样,只不过设施已经破旧。车厢隔板已斑驳陆离,卧席也破损脱皮,两排卧席居中上的位置还有一台布满灰尘的小电扇,电扇中间还有清楚的中国火车头“LOGO”标识。车厢的窗户还是那种用两只手按住开关用力提升才能打开的款式;有的窗户已经锈住了,无法升降了。车厢两边的卫生间,已经是水管锈迹斑斑,马桶盖不翼而飞,马赛克地板已脱落。

  火车启动后,我们可以探出身子看望野外的景色,吸吮着富有乡土气息的湿润空气;火车在一览无余的旷野里、在青翠欲滴的丛林中、在沟谷纵壑的山丘上奔跑,一个个小村庄、一丛丛庄稼地、一片片大森林在倒退,我们耳畔仿佛又响起来了坦赞铁路专家说的话:一万多名中国建设者在修筑这条大动脉,他们要战胜水土不服、瘟疫和事故,要在复杂的地形上勘探、修路、架桥,有四五十名建设者长眠于斯。触景生情,使我们顿生感激之情,也更使我们体验到自己身上的重担。

  列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驶,我们在一个叫姆曾加车站下了车,这里离达累斯萨拉姆只有70余公里。

  在这次党日活动后,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都按照党支部要求写了活动感想。有着近40年党龄的苏长江说:坐坦赞火车,深深地感到中国建设者是中非友谊的铺路石。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成就了这条联系着推进东南非人民交流与互动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也真正地体现出这条表示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存在的光荣与荣耀。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足迹,沿着他们的事业奋勇前进。

  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李雅楠说:坦赞铁路是父辈们经常提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有幸乘坐这一趟火车是十分高兴的。我要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为中非友谊多做贡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