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向一位可爱的老人致敬

2014-08-04 作者:瞿小静 文/图 来源:劳动午报

在我的电子相册中,有一张很特殊的照片。照片的主人公不是我的亲人朋友,而是一位老人,一位曾经的老兵。

  那一天,我去景山公园遛弯儿。待我一口气爬到山顶的万春亭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倚石柱而立,放眼望去,整个紫禁城尽收眼底,云雾缭绕,绿树点缀其中,更显皇家气派。

  身边的游客都忙着拍照留念,你扛我我扛你,我差点儿被一对情侣挤下去。我只得小心翼翼走下台阶,四处寻找人少的地儿歇歇脚。扭头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在对两位站岗的年轻士兵说着什么,围了不少人凑热闹。

  那老人个头不高,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头顶的帽子也因为年岁太久有点儿变形。相比之下,老人身上挂着的军功章亮闪闪的,特别耀眼。老人说的是方言,我听得不太懂,但看老人的表情不像是开玩笑。大概是说,当年他进部队的时候,国家的经济还很困难,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和战友们对国家、对部队的感情都很深厚、很纯粹,把当兵看作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国家让去哪儿二话不说就去,无条件服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温饱都不是问题了,希望年轻战士能够好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

  “什么年代了,还来这一套”“哎呀,怎么还没说完啊,我还等着跟兵哥哥合影呢”……旁边很多围观的年轻人都笑了,仿佛说这话的老人是从影视剧中的战争场景穿越过来的。很多人跑去跟两位站岗的年轻士兵合影,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老人语气中的落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军队、对国家的特殊情感,但至少请别嘲笑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

  这位老人,让我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张计法的《一个苹果》。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来看,文章中讲述的故事难以想象:一个苹果,在八个战士中让来让去,最后每人咬一小口,一圈下来还剩大半个!可这就是真实故事的写照!就像我们近些年看到的在地震现场、抗洪救灾一线舍命救人的武警战士们一样。时代是不同了,但之所以叫军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军装,更因为他们骨子里的忠诚和担当,这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请允许我向这位可爱的老人,致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