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我与企业的成长故事

2016-08-01 作者: 金海鸥 来源: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教育作用,大兴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建言献策树标兵、争做优秀好员工”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刻苦、勇于开拓、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近日,记者采访了荣获2015年大兴区建言献策标兵奖的优秀职工们,记录下他们与企业的成长故事。
 
  【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为全体民警职工服好务,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刘悍超:竭诚为
  民警职工服务
  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刘悍超,由于文字功底好,加上办事认真细心,自2012年4月来到大兴分局后便被安排到局工会,从事工会工作和爱警工作。这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小伙子,在工作中始终把竭诚为民警职工服务、让民警职工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科所队进行调研,在推进爱警工作、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
  随着新航城建设和南城发展,基层警务工作日益繁重,为调动分局1900余名民警职工对工会工作、爱警工作的认识与支持,2015年年初,刘悍超先后深入分局交通、刑侦、派出所等48个单位进行调研,拟定“爱警代表议事制度”,得到了分局党委的认可,并在全局推广。
  在“爱警代表议事制度”推动下,刘悍超又先后组织召开例会,广泛征集爱警代表意见和建议,起草并拟定了分局医疗保障中心建设、开设民警便利超市等多项爱警惠警方案。他还积极推动战斗力标准化配餐,使得分局民警实现了健康营养用餐。“我们还将就餐环境、食品留样、食堂工作人员资质等纳入后勤综合服务的核心考核指标,保障用餐环境。”刘悍超说。
  日益繁重的工作使得分局民警职工的身心健康深受影响。为此,刘悍超积极创新文体活动形式,并牵头成立了包括球类、棋类在内的10个文体协会,为民警职工搭建交流平台。其中,由刘悍超策划并在全局创新推广的“线上虚拟马拉松”竞赛活动,使不同年龄、性别、工作岗位的民警都能随时随地投入比赛并享受竞赛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健身意识。
  四年的职业生涯,让刘悍超更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为全体民警职工服好务,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希望通过我的热情和努力,让整个团队能够团结一致,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
  魏国彬:为实现团队目标
  努力工作
  2013年9月,魏国彬加入北京西红门宜家家居有限公司,在物流部担任内仓员。这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不仅心思缜密、善于观察,还喜欢挑战自己。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他经常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商场开业前,仓库的库位设置由项目方负责,主要根据商品的名称进行分类设置。在商场开业后,魏国彬发现这样的设置给员工提货造成了很多不便。“比如说,床架和床垫是搭配销售的,但是两件货物却在相隔很远的货架上摆放,员工提货时要走两条通道,非常不方便。”魏国彬告诉记者,后来他将床垫的库位调到了床架上面,这样不仅缩短了顾客等待时间,保存了员工体力,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前,提取厨房类物品是每一位提货处员工都头痛的事, 因为一单整体厨房由大大小小几十件甚至上百件货物组成,不仅分量重,提取起来也十分复杂。在经过仔细分析后,魏国彬决定对厨房货品按照重量进行分类,将操作台面、厨房框体、所有厨房的门板和小的配件分别放到相邻的不同货架上,最终将提取时间由一个小时缩短到了二十分钟。
  为了方便运输,宜家的床垫有一批由原来的传统平板包装调整为卷式包装,这使得原来的库位不再适合放置新产品,必须要对库位进行改造。魏国彬同直线经理商量后,带领同事在原有库位上加装了一层货架并调试到合理高度,这样一来库位下面可以放床垫,上面可以放其他商品,为仓库增加了很多的存储空间。
  三年来,魏国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着部门每一位员工。他说:“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希望通过我的热情和努力,让整个物流部能够团结一致,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
  【当病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走出鬼门关,当病人在我的护理下减轻病痛时,我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李彦卓:在平凡的岗位上
  实现人生价值
  自2004年来到大兴人民医院以来,李彦卓始终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对于她来说,能够看到危重患者在同事和自己的抢救下转危为安,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作为科室骨干,李彦卓经常协助护士长开展临床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护理质控小组一起商讨,提出整改方案。
  一天,李彦卓在急诊大厅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爷手里拿着处方单,正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李彦卓急忙走过去,询问情况。原来这位大爷要去取药,却始终找不到药房的位置。于是,李彦卓带着他一起来到药房。“我发现对于病人来说,医院其实是一个很陌生的环境,很多第一次来这里的病人存在着找不到相应科室的问题,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了护士长。”李彦卓告诉记者。
  护士长对李彦卓的发现表示了肯定,并积极与她讨论解决方案。“最终我们决定,在急诊大厅的地面上用醒目的线条标识出指引路线,沿途用箭头标识出放射科、检验科、住院收费处、药房等的方向,方便病人寻找目的地。”李彦卓说,这个方法很有效果,病人的就诊率也提高了不少。
  工作中的李彦卓还喜欢“发明创造”。抢救室的电话表上,登记了所有科室的联系方式,寻找起来非常耽误时间。她就将常联系的科室电话总结在一张小纸片上,放在电话旁边,这样有事情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科室,大大节约了时间。当护士姐妹们工作压力大时,李彦卓还会与大家及时沟通,了解她们面临的问题,并找到护士长商讨为大家减压的方法。
  11年来,李彦卓已经记不清护理过多少患者。但她始终相信,平凡的岗位也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当病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走出鬼门关,当病人在我的护理下减轻病痛时,我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李彦卓说道。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