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
2015-11-10
作者:受访者:程中一 记者:屈斌
来源:劳动午报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终身进步。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传统的经验上,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那么,“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记者采访了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特级教师程中一。
记者: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程中一: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
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点评: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
记者:“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程中一: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互联网+教育”最主要意味着与时俱进。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我们希望通过博客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它成为课堂的延续。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和寻找“答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还卡住“标准答案”不放,则将毁掉孩子的创造能力。如果教师启动具有良好的益智和启迪功能的题目,让学生做出自由回答,并给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没有偏离常识,教师即判为正确,此为值得推广的好题,而一旦遭到“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定,这道试题的价值就变了味。其实,在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开放。
点评:在这个时代,教师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教师在引领着一场教育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