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如何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被访者:李华民
郊区学校往往比较分散,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发展义务教育,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呢?昌平区教委义务教育科副科长李华民对此颇有心得,下面就听他介绍一下昌平区近年来是怎么做的。
记者:请介绍一下昌平的教育特点和发展策略。
李华民:昌平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2所,学生7.08万人,专任教师6237人。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全区农村、山区学校生源持续减少,近年来生源不足200人的学校达到四成,资源无法整合利用,有效的校本教研无法形成。
如果简单撤并学校,虽然容易扩大学校规模,但会影响附近居民就近入学,而且以后人口增长再新建学校会来不及。区教委决定保留规模小的学校,还要办好它们。考虑到全区学校相对分散,不便于实行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就推出了校际联盟和联片协作模式,促进学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点评:不是简单撤并学校,给学生带来上学不便,而是因地制宜,出台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策略,灵活、以人为本。
记者:这两种方式是如何开展活动的?
李华民:校际联盟是学校间自发形成,实行组内联合教研、联合阅卷、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共同组织学生活动等方式。像百善学校、亭自庄学校、长陵学校、阳坊中学四校联盟成立时间最长,坚持联合阅卷、师生联合活动等合作方式,这几年中考成绩稳定在前十名。 2012年以来,昌平又相继形成回龙观中心、昌平实验二小等六校联盟,南邵中学、兴寿学校等七校联盟,回龙观中学、上苑中学等六校联盟。目前联盟校共有28所,占到公办校37%,其中七校联盟的市级骨干教师由成立前的零增到5人,区骨干增加20人。
联片协作由行政主导,把学校按地域分在不同片的教研组,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为组长校,引导各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由中心校辐射周边校。 区教委建立了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引导性资金,支持协作组活动。
如今,农村学校获得区优秀教研组的比例逐年上升,骨干教师比例六年翻了一番还多,特级教师十年增加了27人。
点评:有自发、有主导,昌平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