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京城大力提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社区居民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便利,街道从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对此朝阳区呼家楼街道社区办主任王东平颇有心得。
记者:呼家楼街道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得怎么样?
王东平:街道依托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资源,建成了两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三环内一个,三环外一个,分别辐射4个和6个社区。服务圈里共有菜站、银行、底商、饭馆等232家大小服务商,居民步行一刻钟内就能享受便民服务。
在此基础上,街道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信息化社区管理服务平台,融合区域内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服务资源,整合服务热线和社区服务站柜台功能,让居民享受零距离、本地化的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点评:不满足于普通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还要开发更先进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呼家楼街道把为民服务做到了实处。
记者:这能为居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呢?
王东平:服务平台可提供公共政策、办事流程和便民服务等信息的查询,在线服务申请,办理进度公示等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的“一号受理”、“一站办理”。通俗地说,就是借助信息化和网络手段,让居民打一个电话,就能获得想要的信息。
比如以前居民想咨询计生政策,如果负责这项工作的办事员不在,只能第二天再打。有了服务平台,所有街道科室的电话和办事服务信息都被录入数据库,接线员登陆平台后台,就能看到相关信息,为居民解答问题,不用再联系项目办事员了。如果居民的问题比较复杂,接线员一个人回答不了,可以邀请办事员参与到三方通话中来。居民想了解家附近的服务商有哪些,打服务平台电话也能得到答案,有点像移动客服的作用。
目前,服务平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有两个工作人员直接负责,以后将逐步落实“首问负责”制,切实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街道还计划结合辖区内服务资源情况,建立社区服务商电话、网络反馈、投诉渠道和评价机制,强化对社区服务商的监管,保障居民享受优质服务。
点评:咨询一项内容只要打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确实让居民得到实惠,贴心的服务,换来的自然是居民的认可。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