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创客成北京新动力——本市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巡礼
2015-11-13
作者:马超 闵丹 张晶 李一然 周世杰
来源:劳动午报
制造业,创新工作室里走一圈,一辆汽车可以生产出来;建筑业,创新工作室开发的软件可以让企业找人、农民工找活不再难;服务业,职工创新的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可以让职工快速找到泄漏点,保用气安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来自北京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客成就了北京创造。
【制造业】
创新工作室走一圈一辆汽车下线
汽车零部件在创新工作室的工位走一圈,一辆自主品牌汽车就可以组装下线;头天还在种地,第二天就来上班,变成现代化产业工人。
这里是北汽股份北京分公司李兵创新工作室,一个充满神奇和魔幻创造力的地方,一个以劳模作为创新工作室带领人的地方,一个兼具实验和培训的地方。北京自主品牌汽车的试装往往在这里举行,绅宝系列自主品牌汽车驶向全国各地,这个地方不能不提。
李兵创新工作室总投资2200万元,总面积2800平方米,清一色德国杜尔高端生产设备,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总装车间,一共14个工位,全部走下来,一辆车就可以从零件变成一部整车。
让李兵创新工作室扬名的是北汽首款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C70G的试装。C70G是北汽集团首款自主品牌轿车,该车型是和萨博95对标车型。但瑞典萨博公司和北京分公司的生产工艺、流水线的设计均不同,如果仍按原工艺安装,将严重影响生产节拍、物流、设备使用。
其中,仪表盘的安装显示出了创新工作室的水平。按照初始设计,仪表台安装需要配备专业的托架方式装配。工艺上,仪表台投入取出困难;物流上,增加成本,周转困难。在样车装配的过程中,这个费力的托架方式非常不实用。李兵就琢磨如何改进一下,在多次现场勘查托架结构后,他提出了改进空调箱与CCB靠两条螺栓连接方式,紧靠四点就可固定的改进方案,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1934000元,降低设备投入成本300万元,单车节约装配工时约30秒。
试装期间,李兵发明的新型驻车拉线连接板项目获得了国家新型专利权。
“一边是北汽研究院,一边是北京分公司的主机厂,中间就是我们的工作室,是连接两边的桥梁。研究院研究完车型,在工作室试装,装完之后把结果反馈给研究院。所有不符合我们北汽流水线的地方,都要在工作室试装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反馈过去,然后研究院整改,做好以后再拿到流水线试装。”李兵说。
如今,李兵创新工作室不仅负责样车试装,还担任了培训新人的任务。
【建筑业】
“淘宝”让匠才找活儿不再难
最近,北京住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肖冬梅和她的团队都沉浸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因为他们研发的项目——“匠才汇”正式进入了推广阶段。
肖冬梅告诉记者,“匠才汇”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开发一个让找人、找活儿不再难的工具,减少层级、公开信息、建立信任;搭建一个农民工的社区,提高他们的存在感。
“住总集团现在大约有4万农民工兄弟,对于他们,集团开始的思路是‘管’,保证他们不出安全事故,多出质量精品,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管’只是一种手段,于是我们转变思路,让管理在服务中升级,使农民工兄弟能够在一个更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肖冬梅说,之所以将它们的产品命名为“匠才汇”,初衷就是想要改变农民工的定位,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泥瓦匠、木匠……“匠才汇”就是把这些匠才汇聚到一起,并最终实现网聚天下匠才的目标。
一般来说,农民工兄弟一年12个月中真正外出干活的时间只有10个月,但是由于人脉资源有限,认识的外施队队长少,在这10个月中又会有一到两个月处于等活儿状态。为了破解这种困局,“匠才汇”搭建起了五维的信用体系,通过搭建人脉,编织了一张覆盖劳务资源的关系网。在“匠才汇”上,农民工兄弟就好比“淘宝”上的买家,外施队队长就好比卖家,所有的外施队队长都可以在上面发布工程信息,农民工则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承接,之后,双方还可以互相评价,通过这种信息公开的方式,让农民工兄弟不用再傻等着活儿,外施队队长也不用再发愁有项目找不到人干。
而今,“匠才汇”已经进入了地推阶段,和之前的头脑风暴不同,这是一项体力活儿。最近,肖冬梅率领她的团队穿梭于住总集团各个工地之间,由于白天农民工要干活儿,所以,他们只好等到晚上去开展工作。“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到工地上为农民工兄弟讲解匠才汇的功能,大部分人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并且愿意在手机上安装这个APP,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出了质疑,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只好设身处地地讲解,直到他们消除顾虑。”肖冬梅说,很多开始有抵触心理的农民工兄弟在使用之后,态度都明显出现转变,觉得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APP,这让她非常欣慰。
【服务业】
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保用气安全
去年10月,由北京市燃气集团高压管网分公司总工程师颜丹平担任主任的市级“颜丹平创新工作站”揭牌成立,工作站下设8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年来,创新工作室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能手的培养,将一线职工、技师与技术专家、工程师融合到一起,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经营、安全中的技术难题,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五小创新”。其中,创新工作站自主创新的“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已取得专利,并在燃气地下管线巡线中快速定位、一线职工抢修作业中准确定位漏点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已在燃气集团广泛运用,并作为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年助推计划进行了申报。
燃气集团高压管网分公司负责北京地下高、中压燃气输送管道的运营、维护、抢修任务。地下燃气管道星罗棋布,因各种原因,管道泄漏现象时有发生,而快速、准确确定地下管线位置,关系到公共安全。
在颜丹平的主持下,杨建国测绘技师工作室从2014年,开始了将北斗精准定位系统与地下管线泄漏检测仪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有本科学历的技师,也有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巡线工,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最终成功开发出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班组定位仪用于燃气管线巡线过程中的快速定位、沿线导航,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级。
此外,班组管线快速定位仪在燃气管线测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前需要5个人配合完成的工作,现在3个人就可以完成,同时还在测量中淘汰了白纸手工记录,将采集后的数据直接存储到仪器当中。管线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在生产班组实施一年多以来,技师工作室已经编制内外业一体化指导手册、全站仪测存技术指导手册、RTK野外测量技术指导说明等技术指导文件,并对九个生产班组进行了培训。
【大数据】
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北京创造新动能
今年10月19日至23日举行了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市总工会“2015年首都职工创新成果展”作为“双创周”配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巡回展出。其中,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旗舰作用,通过参与城市创新建设,为首都各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双创”热潮中,劳模工作室领航首都创新工作,逐步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副部长岳喜乔介绍,在首都发展新时期,首都劳动模范以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带领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创新工作。自2009年起,全市基层企事业单位共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千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75家;全国示范型劳模创新工作室3家;涌现劳模创新成果2400余项;申请创新专利584项;48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创新领域涵盖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活动自2009年起每年评选100家,总量动态保持500家,其中30家工作室以领军人名字命名并获得资金支持,市级工作室可以在第二年争取命名。100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中,至少有40家劳模工作室。根据工作室需求,市总每年联络科学家、行业专家作为“工作室创新顾问”,帮助工作室进行项目创新。2011年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两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以劳模工作室为核心的首都职工创新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为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实现成果转化搭建平台,自2010年起市总工会启动了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表彰及推广活动,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优秀创新成果60项给予表彰,并推荐参加国家科技周、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等活动。劳模成果还积极角逐国家科学进步奖、北京市科学进步奖以及其它高级别奖项,截至2015年6月,30余项劳模成果获奖。
劳模工作室的评选机制类似“金字塔”,每年产业、区县、集团工会从企事业单位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先行授牌产业级、区县级、集团级工作室,再推荐到市总工会参与市级工作室评选。市级工作室分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命名创新工作室两个层次,劳模工作室分布其中,每年市级劳模工作室的认定比例占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40%。劳模工作室是全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旗舰,引领技术创新,在团队培养、技术革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