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硬件打造 风险补偿 改进服务 双创周带来创业新动力
2015-11-05
作者:孙艳 盛丽
来源:劳动午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0月底,全国首届“双创周”仅北京主会场就有10万人参与,一股脑促成了20亿的合作,创客们从中找到了商机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创业激情。如果您觉得劲头儿还不足,记者又帮您找到了多方面的创业新动力。
创客声音:
顾虑大环境
忧心资金短缺
李晓辉是一名“海归”,面对常年与家人的分离,他本人和家里正在谋划着回国创业,但他一直是顾虑重重。“我不是担心我自己的创业能力,我更担心国内大环境是否适合我发展。”
国内的经济环境、各种人情世故是否还能适应像李晓辉这样多年留学海外的学生,会不会水土不服,成了海归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李晓辉说,其实很多海归都具备跨国竞争力,他们会综合比较祖国和所在国之间的情况,考虑社会大环境和个人事业、生活小环境这两大方面的因素。一个充满发展的机遇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才最具有吸引力。
和李晓辉想法差不多,90后小伙赵鑫虽然在一家民企上班,但是思维活跃的他,却很想自己闯闯,在商场上打拼一把。“人员和项目倒不是问题,但是资金是个顾虑。”赵鑫的父母都还在上班,但只是普通职工,家境一般。“我不想用父母的工资来创业,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资金问题正在困扰着他。
“手握技术和专利,就是缺乏资金。”没有资金保障成为创客们前进的一大阻碍,80后创客张鹏最近正为银行贷款发愁。“上哪儿找抵押物?总不能把家里的房子抵出去吧,我妈非把我腿打折了不可!”张鹏告诉记者,很大一部分创业青年都跟他一样,手握着看得见摸不着的知识产权,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因为抵押资产不足,受到各种限制,没有资金保障,寸步难行。
大环境:
2020年北京创新创业
将具有全球影响力
北京是全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富集、创新创业氛围最为浓厚、创新创业成效最为显著的地区,在全国率先培育出新一代创新型孵化器,启动众创空间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创新资源、要素、服务、主体高效聚集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并率先实施了“创业中国引领工程”。
近年来,以联想之星、车库咖啡、36氪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不断涌现,已授牌众创空间达到65家,小米、乐视、360等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企业迈向国际市场,2014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13000家,天使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催生出了百度人工智能、旷视科技人脸识别技术、格灵深瞳计算机视觉等一批创新成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
10月,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北京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北京作为全国创新创业的引领区,将进一步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中心。
意见指出,到2017年,率先建成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服务专业、布局优化的国家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形成一批服务体系完善、发展成效明显的众创空间,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局面,使北京成为全国高端创新创业的核心区与发源地。
同时,到2020年,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生态全面优化,覆盖全市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高度活跃,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提高,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更加明显,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使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地区。
硬件打造:
时尚、快捷
创客空间非你莫属
截至目前,本市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区等孵化机构超过150家,时尚、创新的众创空间更是快速发展,获“北京市众创空间”授牌的已达到65家,形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雏鹰人才创业基地、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等多个创新创业集聚区。
这不,就连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院校也按耐不住了。年底北影文创园创客空间将正式开放,未来将打造集影视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国际化影视全产业文创园。
按小时租用工位、用手机APP就能预订工位……没错,如今的创客空间就是这么方便、快捷。位于朝阳区东五环平房路的北影文创园,是北京电影学院在全国设立的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文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将是影视工作者专属的园区,每一个入驻企业和每一位创客都将自带‘影视基因’。”
记者了解到,这家文创园拥有4000平方米的影视综艺大棚,数十个平面影棚以及后期制作机房等。其中今年底,位于北影文创园一期的创客空间将正式开放,将提供独立办公空间以及可按小时出租的工位,还有按小时出租使用的会议室,以及咖啡厅、书吧、餐吧、台球、体感游戏等休闲娱乐设施。
“通过灵活的出租和付费方式,将为创客们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均可高效利用的办公场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一个剧组,从建组、筹划剧本到拍摄、后期制作,人员的伸缩性非常大,我们首创按小时收费的方式,能够为他们节省很大一部分不必要的成本,创客们利用手机APP即可预订工位,非常便捷。
财力支持:
设立风险补偿金
政府“出手”为企业增信
对于创客们担心的资金问题,其实政府早已想到了前头。据统计,去年,北京创投融资规模69.72亿美元,中关村创业大街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目前,北京已初步构建起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天使投资等多渠道资金体系,总规模超过400亿元。
刚刚闭幕的第十届文博会,石景山区更是为区域内的文创企业带来利好消息——率先设立风险补偿金,文创企业贷款政府兜底增信。目前,首批4家文创企业已获得534万元风险补偿金增信支持,贷款总额达3785万元。
“商业银行贷款的前提是有充足的抵押物,但文创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人脑+电脑’的构成模式,使其规模有限,又普遍缺乏固定资产,手握看得见摸不着的知识产权,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因可抵押资产不足,受到各种限制。”首批获得贷款的轩创国际文化公司负责人说。
近年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果借助第三方提供担保,本已不低的贷款利率再加上各种手续费、担保费等,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往往高达10%以上。
为此,石景山区政府出资设立文创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由政府“出手”为企业增信,让金融机构吃下“定心丸”。该风险补偿资金是指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政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作为增信手段,提高银行发放贷款额度,政府和银行按比例承担风险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
通过这种政府为企业增信的方式,实现了控制银行风险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平衡。同时,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不再是直接给予贷款补贴,而是通过向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提供增信的方式,帮助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在企业渡过难关后,风险补偿金回流资金池,将继续发挥作用,再帮助其他企业发展。风险补偿金的设立,引导财政资金从“输血”向“造血”的方式转变,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平台搭建:
公共服务平台
互联京津冀
“双创周”期间,北京亦庄分会场推出的首个全面支撑京津冀科技创新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对于京津冀的新、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件能快速实现资源共享的大好事。
此次上线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无论是北京、天津还是河北的企业,都可以在该平台上享受全方位、一站式、专业化的科技、金融、人才、法律、财务等服务。平台运营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已对接4大类262项服务资源,多项企业服务、创业服务均可做到全流程一站式办理。
未来,平台还将持续对接京津冀三地更多园区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政策与资金申报服务、创业服务以及其他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资源,为京津冀三地企业提供“低成本,管家式”的服务。亦庄开发区也将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的机制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模式,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对接合作,打造“互联网+企业服务”智慧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