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光棍节”变身购物节,是谁制造了“双十一”?

2015-11-11 作者:盛丽 王路曼 来源:劳动午报

 
  又一个“双十一”如期而至,网民们狂欢,电商们窃喜。购物狂欢日早已成为这个节日的代名词。可有谁还记得,早年间,“11.11”的原名“光棍节”,这是个已然被遗忘的称呼。那么是谁制造了这个“败家娘们”的节日,又是谁助推了它加紧刷爆您的银行卡?
  【调查】
  身世之谜:真的有光棍文化吗?
  11月11日最初被称为“光棍节”,是因为这个日期里有四个“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简称“光棍”,而光棍就含有单身的意思。那么,这个节日具体是从哪儿兴起的呢?早在2009年前,提到11月11日这个略显特殊的日子时,大多数年轻人都会给出这样的回答:光棍节。查阅有关这个奇怪节日的来历,大概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而其中被多数人认可的一种答案是:光棍节起源于某大学。
  记者了解到,某大学的几个大学生在宿舍“卧谈会”中,讨论起怎样摆脱光棍状态的话题,并商量以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由此,光棍节这个名称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大学,之后又发展成一个被社会人津津乐道的节日名称。
  节日当天,早上要吃两根油条,擗开来吃;坐两趟11路车,出去一趟,回来一趟;中午11点11分准时吃饭;吃饭用两双筷子,左手一双,右手一双;夜里11点11分准时睡觉。第三,他们还开发了很多节日符号:有光棍独特称谓,如“光光”、“明明”、“脱光”、“失明”、“铁棍”、“银棍”;有光棍节短信祝福,光棍节语录,光棍节歌曲,光棍节祝福语,光棍节节日全攻略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光棍节”没有传统典型仪式的规范性和神圣感,却有其独特的节日仪式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与文化意味。
  “光棍节”折射出的是新生代光棍们面对光棍身份的轻松、戏谑、自嘲、调侃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制造出一种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
  如果说在2009年前,“光棍节”还是11月11日的代名词,那么在2009年这一年,这个特殊日期却开始和网购相遇。在经历这么多年之后,“双十一”也开始逐渐成为电商行业的集体促销日,成为人们心目中约定俗成的一个购物狂欢日。
  商业收编:从“光棍节”到“双十一”
  当光棍们在“光棍节”那天购买光棍身份证、印有“光棍”字样的烟盒水杯T恤以此庆祝节日的时候,商业其实已经开始观照“光棍节”了。
  节日中要履行的节俗事项都要在经济行为中才能完成,比如中秋节要买月饼、端午节要买粽子,这是习俗的惯性对社会经济的“软控制”。
  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最早嗅到了“光棍节”的商机。因为,时间点也刚刚好。11月,前有国庆假,后有圣诞节,唯独中间这个月明明是秋冬换季的商业好时机,却苦于没有特殊节日。于是“11.11”这样非假日形式的新节真是天赐良机。
  说到“双十一”给电商带来哪些商机,某知名品牌内衣的网店运行人员李双双告诉记者,就拿一个日销售额1万元的网店来说,去年“双十一”当天,他们的销售额就超过百万,“当然,这里面存在很多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天的特殊性,让百万销售额变得理所应当。”李双双说,销售额翻百倍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无论哪家电商,都不会小觑“双十一”这个商机。
  现如今,“互联网+”加出了很多可能性,对于“双十一”销售额翻百倍的现象,也不必当成销售神话来听。李双双笑着说,“网络消费绝对算得上这几年最火、最易普及的消费现象,绝大多数品牌早已慢慢适应这个市场。所以各大平台纷纷注册专卖店、旗舰店,迎合网购消费者。”
  “事实上,‘双十一’的网购大战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某种消费习惯,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电商冲击更高销售量的好机会。”李双双告诉记者,早在9月底、10月初,他们就开始筹备“双十一”的网购大战。确定优惠活动、设计活动期间的运营策略、制作当天的网页信息等工作,早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更有较大的品牌,在每年的6、7月份,就开始跟天猫商城、京东等网购平台共同策划营销策略。
  当然,“双十一”打造的网购节日气氛,不仅仅体现在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相对优惠的商品外,最大的赢家当然还是各电商,而销售额只是其中一个表现。“通过网络传播和各营销手段,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品牌影响力。”李双双告诉记者,很多电商推出“收藏店铺就能赢得优惠券”的意义就在于此。
  的确,“双十一”这样相对集中的网购消费时段,让各电商几乎都用尽了浑身解数,抢眼的营销手段必然能赢得消费者更多关注,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扩大更有助于他们挖掘潜在客户。“‘互联网+’加出来的品牌效应必然是非比寻常的。”李双双说。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公司除了在天猫商城大打“双十一”旗号外,今年部分淘宝电商也加入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这些商家的资历没有天猫电商的来头大,但参加活动的电商,也是经过阿里巴巴公司审核过的。”李双双告诉记者,淘宝电商的加入,给这场商战增加很多可能性。虽然,在与大品牌竞争的过程中,淘宝店的优势并不明显,但阿里巴巴公司想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心理显而易见。
  一个第一次参加“双十一”活动的淘宝店主笑着对记者说,“毫无疑问,面对商机,不管是多大规模的电商,都想在‘双十一’当天分一杯羹。”
  今年“双十一”,很多电商运营企业都为职工在公司附近安排了宾馆住宿,这样职工就可以从11月10日晚上开始加班,直至11月11日晚上。这期间,他们将随时监测网店的各项数据,随时调整营销方案,为打好这场网购大战做足准备。用李双双的话来说,“‘双十一’不仅仅是消费者购物的盛会,更是各大电商相互PK的盛会。”
  【提示】
  莫让低价蒙住双眼 保留证据勇敢维权
  曹岩 北京檀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对于很多人来说,利用“双十一”进行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生活,面对商家推出的“史上最低”、“立买即送”等营销策略,消费者还是难敌诱惑。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即便商家营销花样繁多,消费者也应该适可而止,理性消费。莫让低价蒙住双眼,买回一堆多余的商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双十一”网络消费热潮中,必然会伴随着一些消费权益问题。事实上,近几年在“双十一”发生的消费侵权行为并不少见,很多商家借此机会,制造了很多网购陷阱,比如有些商家趁着“双十一”先提价再降价忽悠消费者;有些商家直接利用购物狂热,大肆贩卖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类似的侵权行为此起彼伏,“双十一”一过,便成为消费维权的高发期。
  面对各种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消费者更不应该放松警惕,务必理性一点,避免便宜没抢到,反而损失了钱财。
  当然,面对侵权行为,消费者也不应该一味忍气吞声,纵容那些非法行为。应该主动拿起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
  我建议,消费者首先要选择正规网购平台和网店进行消费。在购买商品前,要确认是否有无理由退换货保障,了解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信息等相关消费证据,以便发生侵权事件后,进行依法维权。
  【隐患】
  电商在价格上玩猫腻仍较普遍
  2009年,天猫首创“双十一”购物节,到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与7年前相比,这个属于电商的促销日,增加的不仅仅是电商参与者的数量,还有网民逐渐成熟的心态。对于电商在“双十一”集中促销的行为,不少网购者提到,在消费的同时更多会植入理性的思考,不会被商家打出的优惠冲昏头脑。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也在今年“双十一”购物节前,公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督促、引导企业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好市场价格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零售更好更快发展。
  提醒书中提到,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重点防止出现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价格违法行为。
  关于提醒书中提到的这点,市民王静有体会。“记得有一年,‘双十一’前我看上一件轻便型羽绒服,标的价格是108元。我想‘双十一’可能会有优惠,所以没有买。但是到了那天,看到同款的衣服原价变为118元,商家还在这个价格上打了个横道,然后标出优惠价108元。我看到后感觉受骗。要不是我看到过原价,肯定会认为很优惠。”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使用“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天涨价”等不实语言或者其他带有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等标价,诱导顾客购买;声称“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市场最低价”、“出厂价”、“零利润”等,但价格表示不真实、不准确,没有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等价格违法行为都出现在《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