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服务队:资深志愿者最受捧
2015-04-24
作者:博雅 李一然
来源:劳动午报

和平里医院志愿服务队下乡义诊

老中青志愿者同聚志愿服务

志愿者任勇入户服务

社区志愿服务
每年的学雷锋日、三八妇女节、五一节、重阳节、春节等特殊的日子里,有这么一支职工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敬老院、幼儿园,提供志愿服务。记者发现,在服务队中还有这么一群资深的志愿者,在下乡为村民做免费体检、维修燃气灶具、给游客指路时,更受群众欢迎。
服务队老志愿者受欢迎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的“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3年7月。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就是到医院附近的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里为居民举行了首次义诊,为居民用耳针穴位治疗失眠。当时,有几十名志愿者参加,50多岁的王乐颖,就是其中一位。
按年龄划分,王乐颖、王昕、焦广强、任勇等人,都已不再是青年。王乐颖52岁,焦广强37岁,任勇40多岁,其中年龄最小的焦广强,已当了16年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中的志愿者。
“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前期,招募了88名志愿者,主要包括中医药专业人员、中医药专业学生、热心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人士,其中大部分是和平里医院的医务人员,同时也包括社会上热衷志愿服务的人士。
去年10月1日,“和医杏林志愿服务队”中的老中青志愿者,参加了天坛公园国庆游园志愿服务活动。医院志愿者接待咨询游客百余人、耳针体验50余人、测量血压400余人、发放各种宣传品千余份。
去年春天,记者曾参加过一次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其中已不属于年轻人的内科副主任医师佟飞、中医科主治女医师赵鑫等人提供的服务,更受居民欢迎。
那次活动是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活动站举行。鲜艳的团旗下,急诊室外科医生陈庆军首先向30余位社区老人介绍防止意外伤害,随后刚值完夜班的内科副主任医师佟飞,便上台向居民讲解如何应对突发心脏疾病,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并面对大妈们说,“按压病人胸部几次后,要想知道有无效果,一是看病人瞳孔是不是缩小了,二是摸脉搏。不过有的人手腕脉搏不好摸。没关系,摸脖子左侧的主动脉。要是摸着感觉脉搏‘噔噔’的,就证明患者没事。大家现在自己摸摸,就在这个位置。”边说,边做示范动作。
此外,服务队还经常送医下乡,而在活动中,那些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医生、老主任,最受村民欢迎。因为在他们眼中,医生还是姜是老的辣,所以他们就排队专门找老一点的医务工作者咨询、体检。结果为满足乡下村民的需要,每次“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活动,都有老医生、老主任参加。
37岁班长做志愿者16年
37岁的焦广强是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王府井所金街电工班班长,从他入职那天起,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整整16年。
1999年,焦广强来到电工班,主要工作是维护公共照明、广告设施、公园照明等。王府井地区每天来往游客几十万人,每次遇到需要帮助的游客,焦广强总是热心帮忙,渐渐地,他也从为人指路开始,正式加入青年志愿者团队。现在,他会在王府井地区做一些志愿活动,比如为游客手机充电、义务擦洗服务、旅游宣传等。
焦广强认为,志愿者的工作是越干越有乐趣。他说:“每次看到求助者都很满意,自己也很开心。”
“学习雷锋不是刻意的,都是不经意间的事情。”说起16年志愿帮助过多少人,做了多少事,焦广强数不清了。但是哪些算是大事,他似乎也分不清。
“不经意”、“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和焦广强聊志愿者工作时,他总是会用上这样的词语。他说:“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因为志愿者工作不见得是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朴素的话语,和这个朴素的人一样,焦广强说现在社会中号召志愿者行动,这是个好事,是带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作为一个老的志愿者,能够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引导年轻志愿者慢慢体会“学雷锋”的乐趣。因为学雷锋及时与人为善、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如今,焦广强已经是王府井所金街电工班班长了,他的团队中有10个志愿者,平均年龄都很年轻,2014年他们团队还获得了东城区学雷锋品牌团队。说起团队的成绩,焦广强说一是单位组织的好,二是团队里的成员好。他告诉记者,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志愿团队大概有三四十人,单位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大家志愿服务乐于助人,他希望自己永远成为青年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
志愿者有热情也有手艺
任勇是燃气一分公司西城二所所长,办公地点在牛街。西城二所担负的工作是保证燃气用户的安全用气工作,管辖为二环路以内的原宣武区的燃气用户。
由于所部设在牛街,于是二所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便与附近街道签订了各项义务服务,而每次上门为社区居民、单位提供服务,总能看到任勇的身影,因为在燃气管道、灶具维修一线工作多年的任勇,技术很高,受居民欢迎。“志愿服务光有热情不够,居民家燃气灶、热水器出现故障,你听说后顾不上吃饭就上门维修,干了3个小时还没找到原因,下次居民一定就不找你了。所以志愿服务,必须要有手艺,这样居民才欢迎。”任勇说。
去年春节前,任勇和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几名同事,提着桶油,拿着慰问品来到牛街西里社区,敲开了70多岁的马淑芳老人的家门。马淑芳是西城二所青年志愿服务队定时照顾的老人之一,逢年过节,服务队都要上门慰问,帮助老人干点家务。马淑芳老人有二所的联系电话,因老人长期一个人生活,所以任勇规定,老人有事,24小时打电话必须随叫随到。
因任勇等人都不是第一次来老人家,所以进门后,有的进厨房擦玻璃,有的整理杂物,有的陪老人聊天,而任勇的眼睛,则盯在了老人使用的燃气灶上。“大妈,上次来不是跟你说了吗,您这种不带熄火保护的燃气灶早就到了报废期,万一壶开了您没听见,火眼儿被水浇灭了,燃气泄漏很危险。”“我就坐点水,也不做饭。”老人对任勇说。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老人打电话说灶眼儿不着火了。十分钟后任勇到老人家一看,是点火装置坏了。拆开一看,灶是个杂牌,而且早已不生产了,没有可换的配件,没法修。“大妈,您这灶太老了,只能换了。”大妈想让任勇帮着换个灶,于是任勇给附近的一家燃气5S店打电话,让店长马上拿着所有的销售灶具图册,来老人家。老人挑好灶后,任勇让店长到库房备货,而他则量灶孔的孔距,为安灶做前期准备。第二天上午灶送到了,安装调试老人满意后,店长才收钱给老人开票。事后老人打电话给任勇表示感谢。
今年3月,任勇等人再次带着油等慰问品,来到马淑芳老人家,进门后仍先查看灶和燃气胶管是否安全可靠。在3月,任勇同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年轻人一起,共走进附近6位高龄居民家中,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