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工程推“科学家(专家)走进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 科学家手把手指导职工创新
本报讯(记者 张晶)让科学家、专家走进职工创新工作室,亲临一线指导职工创新工作,这是2014年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研发设计的全新项目,截至目前,参与指导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科学家、专家已超过50人。这是记者昨天从素质办了解到的。
据素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增强全市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平台,提高职工岗位创新能力,促进首都经济建设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素质工程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征集15家具有典型示范性、带有创新项目的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了“科学家(专家)走进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
项目启动后,素质办便定期组织相关行业、产业科学家、专家深入基层单位,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远景规划、团队学习、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考评,促进创新活动与企业发展的技术难点、重点相结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助力职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创新成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过去一年中,每位科学家都深入企业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了不少于10次的指导和职工专题培训。在50名科学家、专家队伍中,包括院士4人、教授5人、研究员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3人、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6人。创新成果涵盖现代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生物病虫防治、文物修复、现代建筑和电力建设等数十个领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5年,素质工程结合首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拓展项目服务领域,在全市征集30家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科学家(专家)走进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深入基层开展职工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