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直击 羊年职工上班第一天 1
除了一些春节期间需要坚守岗位的职工,昨天是大多数职工春节后第一天上班。虽说只是放了7天假,但放假归来已经是农历羊年,新年上班第一天职工看到了哪些新气象,对新的一年有哪些新计划和新期待?围绕这个主题,本报记者分头对不同岗位的多名职工进行了采访。
闫成林
怀柔区泉河街道工会服务站站长
新年新气象从绿化办公室开始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开窗通风,为办公室里的绿色植物浇水,打扫卫生……节后上班第一天,怀柔区泉河街道工会服务站站长闫成林跟以往一样,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工会服务站,他心里记挂着一个假前就已经确定了的重要活动——绿化办公室。
“为了让大家以一个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在节后一周内就开展‘绿化办公室’活动,全机关所有科室都将参加。”闫成林告诉记者,这是在泉河街道全体职工中营造新年新气象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专心投入到工作中来的重要举措。
在工会服务站内,摆放着八盆绿色植物,它们是这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内仅有的装饰。为了养好这些绿色植物,闫成林和他的同事们在工作之余也颇下功夫。“春节放假期间,为了给这些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闫成林指着盆栽下的水盆告诉记者,这个简易补水装置就是为保水而做的。即便如此,闫成林还是不放心,在假期过半的正月初三,闫成林还专门跑回办公室,查看绿植的生长情况,浇水养护一番。
“干净、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有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说罢,闫成林哈哈一笑。
八点半,打扫卫生完毕后,也到了上班时间,闫成林打开工作计划,认真地向记者介绍,“春节前,我们全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就已经完成了,节后的工作就是逐一落实了。”
为了服务好辖区内近两千名会员职工,泉河街道总工会也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在闫成林的计划书内,记者看到,“健康月”、“美食节”等活动都将首次举办,且都结合辖区职工特点和企业条件,方案做得有理有据,操作性强。
说起新年目标,闫成林想的还是辖区内的小微企业和职工,“我们的目标是:让工会的服务覆盖每一个小微企业,也让所有小微企业职工都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工会服务。”
余婕霓
鹰岛大厦楼宇服务站社工
“洗刷刷”为服务楼宇职工加足马力
□本报记者 周伟 文/摄
昨天上午9点,记者走进东城区鹰岛大厦5层的楼宇服务站时,“90后”的服务站社工余婕霓正在扫地。服务站面积不大,目测大约20平方米,余婕霓告诉记者,这里的专职社工就茹丹和她两个人,茹丹最近调到街道帮忙,所以现在由她一个人在服务站值守。
“现在楼里静悄悄的,好多单位还没开始上班呢。楼里大部分单位是私企,外地职工居多,所以老板干脆推迟点上班。我今天主要是做一些准备工作,打扫一下卫生,整理整理文件。”余婕霓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桌上的文件。“我们马上就要组织一次普仁医院为长青园养老院提供义诊服务的活动,方案都准备好了,就等街道办事处那边定时间了。”
虽然服务站目前只有余婕霓一个人值守,但她并没有感到落寞,而是干劲十足,扫完地又是抹桌子、抹沙发。记者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些塑料制品,一问才知道是自制饼干的模具。余婕霓介绍说,这是去年开始组织的一项活动,因为自己以前参加过一些商家举办的饼干DIY活动,于是就想着自行组织职工们参加DIY。去年,她们向街道申请购买了电烤箱、饼干模具等一套工具,又买来鸡蛋、面粉、黄油,加上水一和,再用饼干模具一按,就成了型,然后装盘放进电烤箱烤,这样自制饼干就出炉了。正说着,她又把饼干模具整理好,把电烤箱抹得干干净净,以备今年继续组织DIY。
“其实,我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应该是初五的晚上,那天我们巡逻到夜里11点,主要在长青园社区周围、铁路边上那一块。那天特冷,我专门带了两包衣服预备着,你看,衣服还没来得及带回去。”余婕霓指着沙发上的两包衣服说。
地上还摆放着一个缩微版的台球,小台球桌上放着小三角架,架子里有小球,旁边还放着一根小台球杆。据余婕霓介绍,虽然看起来这么小,但也一样可以打,经常有职工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过来打。
“今年我们打算改变以往每天都举办活动的模式,改为一周办一次,一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另外也为了准备更充分,把活动举办得更完美。”采访的最后,余婕霓展望今年的工作时说。
霍 丽
广告公司职工
和同事一起烹饪分享海鲜
□本报记者 张晶 文/摄
广告公司职工霍丽这个春节过得“比上班还忙”,前四天串门拜年,后三天和丈夫、儿子去青岛度假,直到大年初六傍晚才拖着装满土特产的箱子踏出北京南站。“买了不少海产品,有给家里人的,也有给同事的。”霍丽说,她供职的广告公司一共才20几个人,在一栋居民楼里租了几间房,所以一起做午饭就成了他们上班的乐事之一。这回从青岛千里迢迢背回来海鲜,她的目的就是想在节后上班第一天,让同事们都能尝尝鲜儿。
“虽然春节放假一直没见,但是和几个关系好的同事每天都在微信上聊天,分享拜年图片、养生知识还有搞笑段子什么的。”霍丽今年51岁了,自从去年跟儿子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她就上了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微信控”,点赞、分享、抢红包……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七天转瞬即逝,节过得挺充实,但也瘪了荷包,霍丽说,算上串门买礼物,给晚辈发红包以及旅游费用,她两个月的工资已经“付之东流”了,不过她对此却很乐观,觉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很多亲戚一年才能见一次面,去人家串门礼自然不能太轻,一盒茶、两瓶酒,三五百块钱就没了,不过话说回来,过节不就是花钱的事儿么。”霍丽说,她的新年目标就是能再多挣点儿钱,争取每个月的业绩都排进公司前三,这样,等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她就能犒赏自己一部最新的iPhone手机了,“现在用的还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款,发微信、玩游戏速度都有点儿慢。”霍丽笑着说道。
袁 博
和平里医院正骨推拿科主治医师
一上班就
累得直冒汗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昨天,是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正骨推拿科春节休息后第一天接待患者。上午8点开始就诊,而该科主治医师袁博,不到7点半就走进了诊室,开窗、拖地、擦桌、开电脑,准备接诊。
将近8时,门外的走廊里已有不少挂号看门诊以及预约前来做治疗的患者了。其中看门诊的一位73岁的北京大妈,是因为崴脚;而预约治疗的一位三四十岁戴眼镜的男患者,则是找袁大夫治疗他的腰间盘突出。
北京大妈进诊室坐下后告诉袁大夫,她脚崴了一下,特疼,怀疑骨折了,要求拍个片子。袁大夫开单子后,北京大妈去拍片了。不一会,轮到男患者治疗了。从这位男患者与袁大夫的对话中,记者听出两人挺熟。果然男患者接受约20分钟的正骨推拿治疗后,见记者坐在袁大夫诊桌旁,误以为记者也是来看病的患者,就对记者说:“我找袁大夫看腰间盘突出好几年了,袁大夫的手艺特高,你找袁大夫看病,找对人了。”
上午十点,73岁的北京大妈,拿着刚拍完的片子回到了诊室。袁大夫看完片子后说:“您的脚骨头没事,但要避免活动,在家休息时把脚放在椅子上垫高,给您开点泡脚的中草药。”随后袁大夫又非常详细地给大妈讲了药的用法。“袁大夫,泡脚时我两只脚都用泡吗?”“没崴的那只脚您泡它干吗?”袁大夫笑了。
从昨天上午8点至10点,袁大夫共接诊了十位挂号看门诊的患者,对三位预约肩周炎、腰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正骨推拿治疗。正骨推拿,是个力气活儿。一个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治疗下来,袁大夫身上都有点出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