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展露新气象——本报记者春节返乡见闻
中国城镇化进程掀起了人口流动的浪潮,每年春节都是一次人口大迁徙,本报记者也有不少老家在外地,回家过年他们也把在故乡看到的变化记录了下来,这些变化汇总起来就是整个中国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让我们一起在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断中体会祖国的新气象。
河南安阳
购物商场走进了小乡村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按照法定的假日,记者也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小乡村,离北京不算太远,坐大巴车六个小时就到了。
好久不回家,一进入河南地界,本来睡意朦胧的双眼顿时精神了。下午四点左右,终于到家门口了。
哪条路修了,哪儿添了座高架桥,谁家盖了新式的楼房……一坐下,母亲便拉起了家常。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到准备晚餐的时间了,母亲问:“咱们镇上开了两个大超市,你想吃啥菜?我给你买。”记者一脸狐疑地说:“咱们这个小镇还开俩超市,有那么多人买吗?咱这儿不像城市人口密度大。”母亲一听忙说:“咋没人买,现在的人跟过去不一样。现在都是吃多少买多少,吃什么现买,啥菜都有。不像以前,一到冬天就是萝卜、白菜。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去超市买东西的人一点也不少,周围好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买东西呢。”正好赶上为晚饭准备食材,记者就向超市出发了。
也许是因为年根的原因,超市里张灯结彩,来来往往的人也都喜气洋洋。超市里副食品、蔬菜、水果等产品应有尽有。记者正在蔬菜区转悠着,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大妈背着手,不时地往前凑凑看看蔬菜的标价。“这青椒都五块钱呢。”大妈自言自语道,“还是比菜摊上的贵。”转了一圈,大妈空着手走了。
“刚才那大妈说这儿的菜价有点贵,您觉得呢?”记者跟站在旁边的一位年轻顾客攀谈起来,年轻顾客说:“这里的菜价比菜摊上的确实稍微贵一点,但还能接受。在这里买菜方便,东西也比较全。而且在超市里买东西,心里也比较踏实,质量比较有保障。”想想之前卖菜的走街串巷,清晨的叫卖声一声接一声,稍不留神卖东西的就走远了,现在家乡有了超市,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不少。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在超市门口,停的汽车比之前要多很多。回家之后跟母亲说起现在的车,母亲说:“可不是嘛,别看在乡下,现在结婚有车有房是必须的,彩礼钱也一分不能少啊,生活条件是高了,这压力也大了。”
河北保定
“京畿之门”遍地忙促销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腊月二十九,从北京回老家保定过年。坐的是高铁,一出站,便能看到一个门形雕塑,上面写着,“京畿之门”。是的,自从去年被炒得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使保定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最先被炒热的就是保定的楼市。新建的高铁站,即使第二天就是年三十了,也没有啥年味,这里只有匆匆赶回家过年的旅客。周边都是荒地,还有楼盘。
作为一个保定土著,感觉保定这些年的发展,似乎没有啥可圈可点。然而,最近几年,保定的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几乎一夜间冒了出来。这是任何一个保定人都无法忽视的现象。从南市区到北市区,从市内到市郊,新的楼盘一个个拔地而起。
回家的路上,保定的大街小巷堵得一塌糊涂。街边的广告牌,几乎是一水的楼盘广告。沿路看到的几个售楼处,大多还没有放假,正在进行春节的优惠大促。这个光景,销量可远比不上一年前的盛况了。
2014年初,受京津冀一体化影响,保定稳定了多年的房价出现动荡,全线涨价、热销,有的楼盘价格甚至翻了一番。虽然那阵风很快刮过了,但保定的楼盘却一发不可收拾地火起来了。
跟保定的同乡聊天,他说现在保定市,甚至各县农村的姑娘,没房是不结婚的。在保定,房子再贵也上不了一万,又不限购,住在城里依然是农村向往的生活。
又有在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同学跟我说起,保定楼市现在是有价无市,建得太多,没那么多需求,便卖不动。虽然从专业角度这个说法无法判断准确性,但是楼市的供需矛盾却是很明显的。
除了楼盘,保定的天气也是蛮出名的。最近不是刚出了个空气最差城市评选,保定光荣登上了榜首。作为保定人,真的不愿意接受。可是每次回家,都有雾霾相迎,儿时的蓝天白云成了回忆。
楼盘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差。虽然保定近年出现的这两个变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然而保定似乎因此距离宜居城市越来越远。这不是保定人愿意看到的。
尽管保定的驴肉火烧还是那么好吃,糖葫芦还是比北京的味道要亲切,可是故乡,却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我依然爱我的故乡大保定,只是期待它能越变越好。
四川自贡
金黄油菜花映出红火年景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今年,北京到重庆、成都首次开通高铁。乘着高铁开通的新鲜劲,记者抢到了一张高铁票。从北京到记者老家四川自贡,往返八千里。
务工者体面返乡
这是记者首次坐高铁返回故乡。2月16日,我便踏上了开往重庆的高铁。高铁确实带来了高铁文明,服务水平上来了,不见以前满地垃圾寸步难行,不见乘客钻椅子下睡觉,也不见乘客搭梯子翻窗户坐火车了……见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车厢,服务员一遍又一遍地收垃圾,乘客也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热水随时供应,厕所里也备有厕纸、垫圈,真不是以前有人直接把厕所洗手池当座位霸占的景象。一路上,听到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歌声和欢笑声,没有以前那么多哭泣声和打骂声。高铁虽然贵了几百元,但也让人能体面返乡。
在重庆往自贡的高速班车上,记者更是感受到了客运公司对生命的尊重。
“请大家都系好安全带。”刚刚坐定位置,驾驶员便开始招呼乘客系好安全带。
出站前,有一名安全人员上车检查,“驾驶员,这有一名乘客没有系安全带!”“我不会系安全带。”“我来帮你系。”很快,驾驶员走到后座,帮一名妇女把安全带系好了。这个场景,让记者感受到了司乘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其间,每个座椅后面,还放了一个垃圾袋,司机告诉乘客,“请大家把垃圾放在垃圾袋里,让我们的环境保持干净。”
返乡途中,从高铁到高速班车,记者感受到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了。
农民城里买房农村过年
大年三十晚上,自贡市大安区回龙镇杨家大嘴的杨小斌一家5口人开车返乡了。
“我们在成都买了房子,每年还是回乡下过年。不过,由于乡下的房子没有收拾,我们就住旅馆。”杨小斌说。
当天,在四川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的多家宾馆里,住满了返乡过年的人,出现一房难求的景象。
杨小斌多年从事服装生产工作,有自己的服务品牌,这次他带着儿子和儿媳回乡过年。
在城里买房,回乡过年的不只是杨小斌。在大安区回龙镇玛瑙村的陈仪伟一家,也是城里买了房,回农村过年。陈仪伟的儿子陈勇,在一家工厂上班,靠着多年的积攒,去年在城里买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年前刚刚装修好。
而同在玛瑙村的马孝能一家也是如此,马孝能在广州一家皮具厂打工,积攒了钱也在附近的小城镇买房。
酒桌上人们不再劝酒
在四川,酒桌上喝酒难免划拳猜令,而此次返乡,这一景象不见了。
“酒不劝,烟不劝。”几乎每人都是如此说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大大改变。“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几乎每天都可以像过年一样吃肉喝酒,所以大家喝酒都很克制,注重健康。”玛瑙村的农民小黑说。
春节期间,牛佛镇的物价水平相当高,同样是黄辣丁,在北京每斤卖20多元,而在牛佛镇一斤要卖到75元,但居然是供不应求。泥鳅在牛佛镇也卖到了40多元一斤,同样是供不应求。
春节期间,记者走田埂爬山坡,感受家乡新风貌。由于今年立春早,记者在家乡赶上了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像黄金一样铺满大地,雪白的李花在家家户户门前绽放,红彤彤的红梅花处处怒放……早上,胡豆雀、斑鸠、画眉鸟、白鹤等各种鸟类的叫声混合在一起,处处是鸟语花香,让人感受农村环境大大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