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微商代售海外假冒商品 销售额超五万属于犯罪

2017-06-13 作者: 来源:

 
  编辑同志:
  我丈夫见一些朋友利用微信做生意能轻松赚钱,也萌发了利用业余时间做国外产品代购的想法。可经营三个月后并没有赚多少钱。为既能以低价吸引客户,又能赚到更多的钱,我丈夫想到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在此后半年的时间里,销售金额达16万余元。岂料,我丈夫近日被法院判处刑罚和罚金。
  请问:我丈夫的售假行为只是发生在微信上,没有对客户造成身体伤害,怎么也会构成犯罪?
  读者:唐秋燕
 
  唐秋燕读者:
  你丈夫的行为,确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你丈夫的行为,恰恰具备了该罪的构成要件:
  一方面,你丈夫实施了销售。该罪中的销售,是指以采购、推销、出售或兜售等方法将商品出卖给他人,包括批发和零售、请人代销、委托销售等多种形式。你丈夫虽然是利用业余时间使用“微信”这一平台,但却同样具有“将商品出卖给他人”的性质。
  另一方面,你丈夫属于“明知”。就“明知”的认定,一般看其是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一)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二)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三)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四)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你丈夫事先刻意获取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无疑与第(一)项吻合。
  再一方面,你丈夫罪有应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之规定,“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你丈夫销售金额已达16万元,故其构成犯罪。 
(颜东岳)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