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大学生暑期打工无合同可否索要双倍工资差额

2016-08-03 作者:马延景 来源:

 
  编辑同志:
  我们7人都是大三学生,为进行社会实践,长长见识,也为增加些收入,用于助学,今年6月底便根据网络招聘广告,来到一家公司打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工。到公司后,我们曾经多次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公司一再拒绝,甚至明确表示求职者大有人在,我们爱干不干,不满意可以走人。
  请问:如果公司固执己见,我们日后能否索要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读者:郭慕容等7人
 
 
  郭慕容等读者:
  尽管公司拒绝与你们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你们日后却无权向公司索要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一方面,打“暑期工”的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律、法规所调整的对象。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其中界定的双方主体只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就是说,如果一方不属于劳动者,则不能适用该规定。
  所谓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而你们作为大学生“暑期工”,只是利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给自己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长长见识,即使有挣钱的目的,也只是补贴、解决短期的、少量的、有限的学费、生活费,即助学,并不是以此获得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更不是以此作为谋生手段,事实上也根本无法达到和无从保障。
  这就是说,由于你们并不符合劳动者的构成要件,自然不能享有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权利。
  另一方面,公司对你们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就其中的“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可以从两方面作出解释:一是勤工助学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如假期、周末及课余等;二是在校学习是主要的,勤工助学是次要的,“勤工”的目的在于“助学”,而不在于就业。
  鉴于你们利用暑期打工,只是属于参加短期劳动或提供不定期劳务,并不是以就业为目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勤工助学,即由于不能认为你们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决定了因为你们无权强求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你们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自然不能要求公司支付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的工资”。
 (颜梅生)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