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热线 > 正文

网购手机被假银行骗款 工商五招提示鉴别网店

2014-11-04 作者:陈敏姬 来源:劳动午报

  现如今,网购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主要消费习惯,可在网购的过程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并不是信用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有保障,目前网络上早已出现了专门炒作网店信用的黑色产业链。

  典型案例
  韩先生在网上购物时,即时交流工具突然收到一信息称,某数码网站正在搞优惠活动,他看中的一款手机仅售850元。随后他查询了该网站,发现该网站不仅有备案,而且网民评价也不错。于是,他就按照该网页提示,通过所谓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支付货款。可是不知为什么,每次到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时就发生错误。无奈之下他便到银行询问,这才发现卡上的1000多元被骗。
  工商提醒
  提示:其实,网购陷阱并非天衣无缝,只要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当中仔细鉴别网店的信誉情况,多留意细节,就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看开店时间
  一般像淘宝的皇冠店,成长时间大约在2-3年左右,女装等畅销货品的成长时间较短,不过也应该在十个月以上。
  二看交易成交量
  一般网店的成交量应该是日益增多的(遇上长假另当别论),交易时间和成交量分布均匀且成正比增长,这证明网店的信誉是可靠的。
  三看买家
  如果买家大多是没有意义的名字,比如abcd、ssss等,这样的就要当心了,因为这样的“僵尸”买家极有可能是炒作网店信用的“托儿”。而且大量同一人购买多件商品的匿名交易也是极不正常的。
  四看小额交易
  如果在全部交易记录中有较大比例的小额交易,那就不正常了,商家很有可能是以小额交易来刷取信誉的(小额交易是指每件商品都是大于1元小于10元的交易)。
  五看店铺的买入情况
  有些商家之间会通过互刷信誉的方式来躲避网络平台的监管,这时就很难区分交易记录的真假。消费者应该仔细查看商家的买入情况,如果有大量买入记录,就是有问题了,因为一个真正每天要卖几百件东西的网店是无法“一人分饰两角”既当“卖家”又花费大量时间去诠释一个“买家”角色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