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沿线最后棚户区启动改造 为本市最大棚户区 石景山明年将完成低端产业人群聚集大杂院疏解
2016-12-07
作者: 孙艳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孙艳)石景山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昨天上午开幕。当天,石景山区北辛安棚户区正式开启房屋征收签约选房工作,这标志着北京市最大的棚户区,也是长安街沿线最后一个棚户区改造启动。党代会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石景山已拆除480个大杂院,明年底全区所有存量违建拆除完毕。
北辛安地区被称为“石景山的小王府井”,算得上是区域经济与政治中心。从解放初的建制镇,到成立街道办事处,成为区政府所在地,范围内工、农、商混杂,涉及国地私房、集地私房、承租公房、非住宅,且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情况相当复杂。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北辛安地区已然跟不上区域发展脚步,现在这里房屋密集混乱,环境卫生脏乱,道路交通地下排水等市政设施老化,私搭乱建严重,消防、防汛安全隐患突出,成为了北京市最大的棚户区。近几年的“7·21”“6·23”“7·20”暴雨期间,低洼处大部分民房被淹,广大居民盼望改造,呼声强烈。
党代会上,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北辛安居民改造梦、安居梦,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克服重重困难筹划改造工作,将北辛安改造作为2016年头号任务,区长挂帅,每周调度进展,协调解决掣肘难题,下决心年内务必启动征收工作。作为北京市最大的棚改项目,北辛安还承载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冬奥组委周边环境整治和无煤区建设等关键任务。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此次房屋征收,将按照绿建二星标准,建设居民安置房11个小区69栋楼,共85万平方米,从而实现5500余户居民搬迁上楼,彻底摆脱环境脏乱、居住拥挤的现状,全面提升居住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建设金安桥轨道交通枢纽、九年一贯制学校、市政综合管廊等,全面提升北辛安教育、卫生、交通、出行条件。
党代会报告显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低端产业人群聚集大院工作中,全区共建立大杂院台账528个,计划2017年6月前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清理整治并通过销账验收的低端产业人群聚集大院480处,占总任务量的87%,清理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6.9万平方米,疏解人口3.4万人。
下一步,石景山将进一步推进“治乱、疏解、建高端”的各项工作。拟投资10亿元,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区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苹果园交通枢纽和S1线、M6线,完成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设工程,道路规划实现率达到85%以上;推进八角、鲁谷等10个重点区域景观提升项目,推进32条精品大街、18个精品小区、10条背街小巷景观提升工作,涉及道路总长度80公里,基本完成全区路网沿线景观提升,形成具有石景山特色的“一环、一轴、一带、两廊、五区、多点”的大景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