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专访 > 正文

做建会“先找职工再找老板”

2014-08-08 作者:刘欣欣 文/摄 来源:劳动午报

“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有的单位以为我们是推销信用卡的,还有之前跟这个企业的人讲明白了,可第二次去这个人已经离职了……”说起最初建会的难点,季诗媛笑着向记者讲述。

  今年60岁的季诗媛与同事于桂平两个人主要负责八里庄街道远洋国际和延静里区域的工会工作,共8栋写字楼。从2012年4月刚刚接手工作时的200余家建会单位,短短两年间已经发展到431个建会单位。

  “季诗媛最大的优点就是耐心,有韧性。”共事时间最多的于桂平这样评价说。听到同伴这样说,季诗媛总是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去企业,多沟通,尽量为对方着想。”

  为了能够见到企业负责人,一家企业去个10趟8趟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去的多了,企业内的普通职工都认识季诗媛了。她一到前台,出来进去的职工就会说,“你看,工会的又来了。”

  对于很多企业的行政人员或者前台就把组建工会的事情回绝,季诗媛也有办法。“虽然工会经费是老板交,但是第一步我们接触的往往是员工,先得把他说通,先说对员工怎么怎么好,比如医保的二次报销、朝阳区的12365会员日等等。让员工有意愿加入工会,积极主动的和他的老板去沟通,这样就容易的多了。”

  季诗媛有一本台账,详细的记录着她们每次“扫楼”的情况。“我们进一家大厦,先坐电梯到最高层,然后从上往下挨家挨户的去沟通,并且在这个本上记录下聊的是什么,聊得怎么样。你看,这前边画个圈的是表现好的,画五角星的是表现特别强硬,坚决抵制的。”季诗媛指着一家单位的备注栏说,“这个上次聊天时说他们家年底要搬走,我就记录在这,到年底了再去看到底搬没搬走,如果没搬还得去跟他们讲。我们是属地管理,要在我们八里庄加入工会。”

  为让职工少跑路,减轻企业、职工的负担,她常常自己上门送取材料。慢慢的建立起感情,和季诗媛有着30多年差距的小年轻也愿意跟她说心里话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