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嘴妈妈心 念好山村“安全经”——记密云区新城子镇专职安全员康彭
2016-09-19
作者:王路曼
来源:劳动午报
驱车两个多小时,历经12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这里是密云区最远的一个乡镇,是北京第一缕阳光诞生的地方。面对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实在跟“安全隐患”挂不上钩,直到记者跟随着新城子镇专职安全员康彭的脚步,走进他的工作才知道:原来这大山里的“安全卫士”也不好当。
每天通勤百余公里
为山区百姓筑安全
35岁的康彭曾在北京一家建筑企业从事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2015年1月,担任专职安全员的他第一次走进密云的东北部山区——新城子镇。“身为密云人,我在到这里工作前,根本就没来过这个乡镇。”康彭告诉记者,由于距离较远,家住密云中心区的他每天早上7点钟要乘坐单位的通勤车,走过60多公里的盘山路,才能抵达工作地点。而对于康彭来说,一年多的工作,早让他习惯了上下班百余公里的颠簸路。
“一个小时的车程正好还能补个觉。”下了通勤车,康彭精神饱满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新城子镇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8%,植被覆盖率达到90%,夏季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10℃左右,晚间平均气温25℃。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镇的经济类型。”走在新城子镇的主干道上,康彭告诉记者,新城子镇的生产经营单位以民俗旅游为主,民俗旅游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
随着工作的深入,康彭发现,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的特点就是缺乏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新城子全镇正在生产经营的企业共有300多家,我们安全科要负责的内容不仅仅涉及生产安全,还涉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内容。”说起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康彭笑着说:“以前在企业做管理工作与现在下到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工作方式、方法上截然不同。在企业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可作为专职安全员,每到一个企业检查,都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经营情况、员工的情况和状态,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事实上,不管是民俗接待还是自主经营的企业,大多数老板和职工都是新城子镇当地的老百姓,初来乍到时的康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适应与不同文化程度的老百姓沟通。“他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太高的专业性,所以我们不仅要检查出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还要苦口婆心地解释安全责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解决排除隐患。”康彭笑着说。
细心排查不漏一次
多年未出安全事故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时间的工作就是在进行安全检查。”康彭说,以专业的角度帮助企业和老百姓排查隐患,就是为他们筑起了安全之墙。
康彭回忆,今年7月,全镇进行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他在普查辖区内一家民俗饭庄的时候,发现问题非常突出。“该民俗饭庄经营面积700多平方米,类似于四合院式的建筑,其餐饮区在南侧,住宿区在北侧及西侧,东侧为厨房。检查时发现厨房液化气瓶和燃气灶之间连接胶管没有固定,而是直接插在接头上,不仅如此,老板还把液化气瓶放置在院子里,任其暴晒。”康彭说:“我当时指出该隐患让老板整改,他还振振有词,说没事,要出事不找别人。”
一看这种情况,康彭马上转变沟通方式,一方面跟对方聊天,一方面讲了两个安全事故案例,并将他所学的安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为对方讲解。一通聊天后,该民俗饭庄的老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的不足,当时就把隐患整改了。
还有一次,康彭检查出一家电机修理部的电表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要更换漏电保护器。而店主是个固执的“老电工”,对于康彭所指出的安全隐患,“老电工”自信地说:“没关系,我从事电工工作都20多年时间了,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很自信,安全的事不劳你们费心。”
康彭的这次造访丝毫没有给“老电工”带来任何压力,于是,康彭就接二连三地登门,并一遍一遍强调相关安全知识,几次下来才让“老电工”终于松了口,最终他花了100多元更换了漏电保护器,还转变了多年的操作方式,真正地落实了安全生产。
看着“老电工”解除了安全隐患,康彭笑着说:“这样一来,您使用着也安全了,我也放心了。”
对于安全工作,康彭始终认为“只有多一分安全意识,才能少一份事故隐患”。所以他从来不松懈每一次检查,一旦检查出安全隐患,康彭就一定会盯着对方解除隐患。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在新城子镇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老百姓平平安安地过着山村生活。
嘴碎腿勤责任心强
时刻要绷紧安全弦
“嘴碎、腿勤、责任心强”是大家对康彭的评价,但康彭觉得,这些都是一名称职安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新城子镇政府办公地,出来进去的大多是镇机关人员、基层村干部和村民群众,“新城子镇全镇镇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8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虽然不敢说所有的村干部都认识,但大多数都很面熟,出来进去都能说上几句。”康彭告诉记者,只要面对能说上话的人,他总免不了要叮嘱一下安全工作。
“每到‘两节’,村里民俗户接待游客会增多,回去记得检查一下之前提到的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回村里记得广播一下安全通知,让村民都加强安全意识。”……类似的叮嘱康彭会反复强调,连他自己都觉得“嘴碎”,“但我一直认为,安全意识就像一根琴弦,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地提醒和叮嘱一下,才能让大家不断绷紧安全这根弦。”康彭笑着说。
回望这一年多的工作时间,康彭告诉记者,他几乎走遍了新城子镇辖区内的所有村庄,“近一点的,我们就步行前往,远一点,我们就开车去。”康彭坦言,只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还是普及安全知识,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今年4月到6月,处在防火期间,康彭和他的同事们深入深山里的各个村落,宣传防火知识,检查防火设施,帮助老百姓提高防火意识。“那段时间,我们整整两个月没有休息,周末都在基层村镇走访排查。”康彭介绍,今年防火期间,单单是他们发放的防火安全资料就多达6000多份。
对于安全工作,康彭没有一天松懈的。“只有我们不松懈,才能进一步监督老百姓们对安全生产不松懈。”康彭笑着说,“因为安全责任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