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密云县鼓楼街道党建部部长曹艳春:一心只为社区更和谐

2015-12-10 作者:王路曼 来源:劳动午报

  红色外套配红色鞋子,胸前挂着亮闪闪的猴子挂件……“明年就是本命年了,提前先喜庆一下。”笑容灿烂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密云县鼓楼街道党建部部长曹艳春把记者邀进她的办公室,干练地向同事交代了一下工作,就准备接受记者的采访。
  “其实我就是很普通的基层组工干部,先进工作者的光环太耀眼了,我都觉得当之有愧。”80后的曹艳春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低调,谈吐中,既有一种干练的成熟劲儿,也难掩她朝气蓬勃的正能量。
  “我的工作不直接产生GDP但不可或缺”
  1981年出生的曹艳春,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14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农村、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能在党建工作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我自己也很意外。”说起自己的工作,曹艳春坦言道,“我的工作不直接产生GDP,工作成果也看似摸不着,触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建工作不可或缺。”
  曹艳春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又从事党务工作,对于“党”的认识,她似乎比其别人更深刻。“其实,这都是认识不断更新和深入的过程。”曹艳春说,既然做这一行,就要努力去做好这一行。
  事实上,起初,曹艳春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对于枯燥的“政策方针”和党务知识并不太感兴趣。但因为工作需要,她又必须掌握这些内容,于是,曹艳春一开始工作,就习惯做简报,收集各种相关政策和知识,“留着备用,什么时候需要了,就我去翻一翻。”曹艳春把这视为一种偷懒的工作方法。
  但时间长了,曹艳春发现,这样的工作方法让她总是觉得心里没底。“万一领导随时抽查怎么办?”曹艳春笑着说,为了让工作更得心应手,也为了心里更有把握,曹艳春把留在文件中的理论知识都装到了脑子里。
  现如今,无论是基本党务知识,还是党的先进理论,曹艳春都了如指掌。“我的工作很细碎,几乎每天都忙。”虽然不直接产生GDP,但曹艳春还是骄傲地告诉记者,“你可以回到自己的社区去看一看,其实很多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老百姓有困难找党,有问题找党,而社区的党员们也随时随地在你身边。”
  成立党员服务队定期开展便民服务
  密云鼓楼街道共有28个社区,现如今,每个社区都已经建立了党组织。“可不要小看这些党组织,他们能聚集辖区内所有党员的力量。”曹艳春告诉记者,为了给社区的党员们服务,他们可没少搭平台。
  每个月8日,对于鼓楼街道的党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党员服务日”,这一天,辖区内所有的党员都将走出家门,为社区和社区居民服务,打扫公共卫生,制作社区宣传栏……除了专门的“党员服务日”,鼓楼街道的社区党组织还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他们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方针政策和便民服务的宣传,此外,文化、娱乐、体育类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我们帮助刚刚回到社区的党员们,适应社区生活,也鼓励社区里的积极分子积极入党。”曹艳春笑着说,“社区是大家生活的地方,为社区党员们搭平台,也是为了号召党员,共建和谐家园。”
  现在,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了,“有困难找党组织,有问题也找党组织。”去年,辖区的沿湖小区内进行电力设施改造和供暖设备改造,电力公司和热力公司都将在辖区内进行挖沟工程,得知有可能影响居民出行的时间将长达6个月,沿湖小区的党员们坐不住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的出行难题,沿湖小区党支部出面与两家公司进行协调。最终,将两家依次施工的6个月工期,缩短为两家合并施工的3个月工期。”曹艳春说,协调难度很大,但为了解决难题,沿湖小区党支部还是坚持做到了。
  而在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小插曲”。有一天,因为电力公司施工,导致小区内半栋楼的小家电都因短路烧坏了,“当时,很多居民就都下楼,围在施工现场讨说法。”曹艳春说,看到这一情形,又是沿湖小区党支部冲在前面,党员们分别给群众做工作,与电力公司协商解决方案,“最终,我们顺利解决了问题。”想起老百姓竖起大拇指称赞的表情,曹艳春至今都非常骄傲。
  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社区更和谐
  “可能有很多年轻人都不屑于做党务工作,觉得复杂繁琐不说,不出成绩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但我不在乎这个,我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曹艳春说,她没事就喜欢到社区里去转,看看基层社区的工作,看看在那里工作的人们。
  曹艳春总觉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社区更加和谐,所以解决任何问题的答案一定都在社区里。“小曹,好久不见了,最近很忙吧。”走进社区,曹艳春总能碰见很多“老熟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我的长辈,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曹艳春笑着告诉记者,“你可能想象不到,那些在基层社区居委会里上班的,除了正式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多热心的老党员,他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义务的。”
  说到社区党员,曹艳春显得十分自豪,“我们街道辖区内共有3500余名党员,他们个个都算得上是好样的。”
  曹艳春回忆,有一年,鼓楼辖区某小区为维护社区行车安全,要求小区内车辆从南门进入,从北门外出。“规定颁布初期很多人都还不习惯。”曹艳春告诉记者,为了维护秩序,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义务去站岗,直到小区居民们几乎都养成了“南进北出”的习惯,老党员才罢休。
  “党员就是这样,总能在社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曹艳春笑着说,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些老党员们从工作岗位上回归社区,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方面,在社区各项宣传工作中……“这些老党员们的所作所为,也在无时无刻地感动着我们。”曹艳春常说,“与其说,是我们为社区党员提供了平台,我更愿意说,是社区党员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