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科学援疆的桥梁——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高级工程师高同雨
2016-01-21
作者:阎义
来源:
2010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作为援疆农业技术干部,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主任、高级工程师高同雨被选派到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工作。他在总结自己三年的援疆工作时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干部,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情,就是品种交流和技术服务。”在这3年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和田地区和洛浦县引进了106个植物新品种。同时,他还为门头沟区从新疆引进了18个新品种。2015年,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情系“四翅滨藜”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而在2010年的圣诞节这一天,高同雨来到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开始了援疆工作。
高同雨刚到洛浦县就看到大面积的盐碱地、沙漠,他再深入了解,当地养殖业以牛羊为主,却缺乏草料。当地农业部门,希望来自北京的农林干部高同雨能治盐碱地和沙漠。
高同雨根据专家的提示,选中了美国四翅滨藜。高同雨告诉记者:“四翅滨藜是美国的一种既可防风固沙,又可当优良牧草的优良品种。如果能够在这里种植、扎根,既能改良盐碱地,让沙漠变绿洲,又能当牛羊的饲料,还能让牧民致富,真是一举多得的善事。”
由于没有经验,高同雨头一期种子种下去,许多种子没有发芽。他又联系北京,要了第二批种子。这批种子先去温室育苗,出苗后再移栽到地里,这一批苗顺利存活。地里没有灌溉条件,高同雨发动县里的20多位援疆干部,每人一个脸盆,从附近的水井里端水前去浇水。水跟上了,苗长得非常好。
半年后的一天,县农业局领导突然找到高同雨:“你说那个草是优良牧草,但羊跑到地里,宁愿吃别的草也不吃它。”高同雨带着疑惑跑去看,确实存在这一现象。
饲料这一功能打了大折扣,所幸还能防风固沙。在少有替代植物的情况下,高同雨决定继续试种四翅滨藜。
在高同雨的精心管护下,四翅滨藜试种成功。当地领导决定推广至墨玉、和田两个县市试验种植。但这时候,高同雨的援疆到期了。
2014年11月,当地领导邀请高同雨再回新疆做一次技术指导。高同雨第一站先去了墨玉。墨玉县铺设了滴灌,种植了600亩四翅滨藜,植株已经有40厘米高,有了很多分叉,远看十分壮观。高同雨又去了和田市的实验园,地膜加滴灌,种植了1000亩,长势同样良好。高同雨最惦记的还是老实验园。他来到这里,四翅滨藜不仅没死,而且长到了1米高。管理的长得好,没管理的也能长,盐碱地里能长,沙地里也能长。高同雨对记者说:“今天看是光秃秃的沙丘、明晃晃的戈壁、白花花的盐碱地,未来将被一块一块的四翅滨藜覆盖。随着四翅滨藜的生长,盐碱地将会得到有效改良,而羊吃到嘴里的四翅滨藜将不再有苦味。几年之后,就能直接种小麦,单凭这一点,新疆未来就可能多出几十万亩良田,这十分可观。”
如今,和田地区墨玉、和田、洛浦三个县域,种植四翅滨藜面积达到2000余亩。有多家援疆企业有意投资发展种养产业,未来有希望在当地形成新的种养及加工富民产业。
文玩核桃扎根洛浦
新疆的核桃世界闻名,而核桃也是洛浦县的主要收入之一。高同雨作为专门研究核桃的专家,来到洛浦县后就自然而然地关注起核桃的产销研。他发现,这里种植的核桃品种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核桃上。
一次,高同雨拿着一对核桃名品“狮子头”让一位老汉看。这位老汉看了看“狮子头”,抄起板砖就要砸开了吃。高同雨急忙阻止:“住手!这可不是吃的,是用来把玩的。在北京,值大钱了。”这位老汉听说是把玩之物后,很快就爱不释手,学着玩起来。这一举动,也让高同雨在洛浦县种植文玩核桃的信心倍增。
高同雨结合和田地区核桃产业实际,策划实施了《北京洛浦文玩核桃创意产业试验园》和《北京洛浦国内良种核桃高接引种试验园》两个援疆农业项目。但洛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穷到花2000元都要报请县委财经领导小组批准。建设80亩的试验园需要资金,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高同雨有点着急。可农时不等人,过了节气,这一年就白搭了,他主动走出去,请来一位民营企业家,让他先期垫付了80万元,租了一块沙漠边缘地,建成试验园。他们约定,双方以每年14万元的价格成交。在此后的三年中,文玩核桃的挂果也越来越多,从第一年的5个,到第三年时已挂果1000多个,市场前景可观。
高同雨说:“文玩核桃每年为村里带来14万元的地租收入和村民的家边就业机会,对周边数千亩核桃管理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此外,他还通过熟识的北京专家从全国各地引进核桃新品种65个,嫁接建立起了80亩的北京洛浦国内良种核桃高接引种试验园,并经过观察测定,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抗病丰产的高品质品种。
引种昆仑雪菊入京
洛浦县的气候与门头沟区灵山和妙峰山的气候有相同之处,可地势有所不同。洛浦县平地多,光热资源丰富。门头沟区山地多平地少。洛浦县缺少资金、缺技术、缺市场。门头沟区贴近北京大市场,有资金有技术。高同雨本着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目标,他成功申请了《新疆特色保健植物引种及示范推广》和《胡麻油及红花籽油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两个项目,将新疆的昆仑雪菊等18个适合门头沟区域环境的植物新品种,分别引种在灵山脚下和妙峰山上。
昆仑雪菊采昆仑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耐酷寒之磨砺,经冰雪之纯化,富含微量元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药性越强。沸水冲泡后红润剔透,故又称之为“昆仑血菊”。高同雨说:“灵山是北京最高峰,四季如冬,常年积雪,经过精心培育,很快便引种成功。”“灵山雪菊”除微量元素含量略低于野生雪菊,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药用标准。信息敏感的商家追着当地农户洽谈合作意向,在农产品营销企业及宾馆饭店等地实现产品供应。
高同雨促成了门头沟大山山货公司和洛浦县爱丽雅粮油公司的合作,开发出胡麻油、红花籽油精品小包装及功能油脂软胶囊等中高端产品,推动了门头沟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他说:“这是西出玉门游历边关取到的真经,乃此生一大收获。”
回想起援疆的日子,可谓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在得知自己将被作为援疆农业技术干部选派到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工作后,高同雨迅速地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并安顿好刚1岁2个月的幼子,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风沙漫天的和田参与第七批援疆工作。2014年,高同雨载誉归来时,儿子已经快5岁了。3年援疆路,使他错过了许多儿子成长、家人团聚的时间,可是高同雨并不后悔。“甘做科学援疆的桥梁。”这是高同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