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三公司孔雀汇景轩第五任项目经理高建昶:临危受命让项目一年扭亏为盈
“楼盘主体结构封顶了,项目也终于扭亏为盈了。”作为中建二局三公司孔雀汇景轩的第五任项目经理,高建昶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个正常施工的项目,项目经理往往是从开始做到结束,中间少有换人,而孔雀汇景轩项目连续更换项目经理到第五任,从侧面反映出这个项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实际上,高建昶未到之前,项目已经处于亏损状况,职工队伍也不稳定。高建昶是如何做到将别人回避的亏损项目做到盈利的呢?
临危受命直奔亏损项目
十二月的北京已经很寒冷,加上寒风更显寒意。从北京市区出发,走京沪高速从采育出口出去,往南再走不远,就来到地处廊坊的孔雀汇景轩项目。受益京津冀一体化,地处廊坊的项目工地现场一片火热。
皮肤晒得黝黑、说话很稳重,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汉子,这是项目经理高建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高经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一点架子都没有,他刚刚从项目工地上回来。”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晗这么评价说。
高建昶今年38岁,河北唐山人。1997年8月,高建昶参加工作,当过工长、技术员、项目总工,2013年,高建昶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项目经理。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高建昶顺利完成了第一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刚刚结束不久,公司领导找高建昶谈话了,孔雀汇景轩项目自2013年8月份入场,由于外围社会环境影响、工作面拆迁以及第三方检测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工程处于亏损状况,半年多的时间走马上任的项目经理已经有四任,算上他已经是第五任,让他心里有点准备,做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准备。
临危受命,高建昶也没有推辞,匆匆带了几身换洗的衣物直奔孔雀汇景轩项目。
“2014年5月10日是我到项目的第一天。5月13日下午4点,质检站就让项目停工了。”对于去年的情况,高建昶记忆犹新。
刚到项目就吃到了下马威,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高建昶寻思着对策,他面临的项目并不简单。
10天之内改变工地现状
“首要的是沟通,赢得外界的信任。”高建昶说。工地停工后,高建昶迅速与质检站沟通,很快就复工了。
沟通除了外部,内部不可或缺,此时的职工队伍人心已散,已经不是单靠嘴说就能把职工队伍凝聚起来。
和同事们的见面会上,高建昶没多说什么,简单介绍了几句此行来的目的:“我来这里就是跟大家同吃苦,有什么事以后大家慢慢谈,现在所有人跟我去现场,我们准备十天后的第三方检测,要求只有一个:必须争优。”
此后的10天,高建昶就如打了鸡血一样,天天“钉”在现场,临边防护,文明施工,实测实量,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不会干,他手把手教,干不明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说。在他的感染下,人心已散的队伍又开始凝聚起来。
“第三方检测不仅得优,还在廊坊市排名第二!”三方检测的好消息在10天后迅速传遍了项目部。
正当所有人为短时间取得的优异成绩欢呼时,高建昶心里默默盘算如何在士气大振之时,一鼓作气将项目亏损止住,首次实现项目收支平衡,甚至出现小幅盈利。
三改三换让项目变新貌
项目亏损的“病”、“弊”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高建昶进入项目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成本分析会、周例会、现场会,孔雀汇景轩的亏损原因高建昶已经梳理清楚,并准备从细节入手抓好成本管控。
“不改思想,就换人;不改作风,就换岗;不改服务,就换产品。”项目大会上,高建昶提出的“三改三换”像一声霹雳,惊响了所有人。有些人在嘀咕,有些人在看,有些人在笑……
“无论如何必须要改,半死不活,是我们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我们要以高度的企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分公司负责。”
“改革就是要大家改变干好现场万事大吉的思想,做到现场好、商务管控好;树立责任心,认真踏实地做好工作,不扯皮、不懈怠、不懒惰;就是要改变材料供货商服务差,价格高,资本投入大,效益差的局面。”高建昶说。
“三改三换”迅速掀起了走、转、改的浪潮,项目班子人事调整,主力干将岗位调整,部分不适合项目的员工退回公司甚至清退,设施供应商更换为价格低、垫资能力强的,卡严材料的验收等,一场人、物、事的调整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2014年6月,高建昶更是力排众议,一举拿下了钢筋加工厂,让困扰现场施工进度,造成项目亏损的钢筋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众人看到高建昶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工作责任心也不断增强,工作迅速走上了快车道。
“深挖现场潜力。”这是高建昶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明确现场责任,明确考核指标,明确实测实量分数,明确混凝土消耗量偏差,明确钢筋消耗量偏差,明确奖惩措施,项目员工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一步步走来,现场质量稳步提高,现场材料消耗稳步下降,项目收支平衡逐步推进。
2014年的8月,一笔3万元的奖金发下来了,为了答谢项目员工的努力,高建昶决定“项目班子一分钱不拿,所有钱分给项目员工”。
一年时间项目扭亏为盈
项目的青年职工跟高建昶走得最近,二次结构每层砌筑量,钢筋的三方对比,细部构造量的核对,他亲自为这些欠缺现场知识的青年们做示范指导。
有时,高建昶也带着他们去工地,现场教学。在他的带领下年轻的预算员们、工长们已展翅腾飞,他们游刃有余地在图纸中深抠细挖,在核量算量中不断为项目争取着切实利益,在现场的施工中不断为项目节约成本,为项目争取利润最大化。
“去年实习时,我和项目经理一起去现场数钢筋。”佟建峰今年23岁,是项目上的质检员,提及项目能扭亏为盈,他也深有感触。“如果不是项目经理一根一根地去数钢筋,供货方肯定会打马虎眼,我们也不会这么仔细。”
“项目还利用技术创新来节约资金,比如现场道路采用预制装配式路面,周转一次即可降低成本,项目结束后还可以搬运到其他项目继续使用。”李泽成今年22岁,是项目上的一名工长,他对于项目的成本控制也非常了解。
高建昶的严控成本很奏效,从亏损到实现收支平衡,从接手前钢筋平均损耗9.02%到现在平均损耗1.52%,混凝土平均损耗8.7%到现在平均损耗0.94%。一年时间,项目竟然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