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孙雪梅:发起“女童保护”项目一年间奔波17省授课

2014-08-11 作者:余翠平 来源:劳动午报

■业余时间用于搜集国内外儿童防性侵教育经验

  ■妊娠反应最强烈的时候,她仍在审阅儿童防性侵教案

  ■发起“女童保护”活动一年多,为9103名儿童授课

  ■她就是京华时报社时事新闻部记者——


  2013年6月1日,她联合近百名女记者,发起了“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一年间,身怀六甲的她一直为此努力奔波。截至2014年7月23日,“女童保护”已在17个省份相继开课,发放“防性侵”手册超过10万份,培训志愿者940余人,已有9103名儿童接受授课;并两次发布《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 引发全国性反响。

  【探访孙雪梅】

  关注女童成长
  发起“女童保护”行动


  2013年5月,媒体曝光了多起女童遭遇性侵的案例,29岁的孙雪梅既愤怒又心痛。记者的良心和职业本能促使她查阅了大量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相关资料。她发现,这些性侵案件大多发生在农村,受害女童大多是留守儿童或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在贵州大山深处长大的孙雪梅,深知农村孩子的艰辛。几夜辗转反侧,她有了筹划“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让更多女童学会自我保护的念头。

  热情开朗的孙雪梅朋友众多,她在京城记者圈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马上就得到20多位女记者的响应,已经转型做公益的媒体人也纷纷给予她指导帮助。大家一拍即可,分工合作,项目实施进展很快。到当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召集到100多名女记者。

  2013年6月1日,“女童保护”官方微博第一次发声。这一天,也是“女童保护”公益项目正式启动的日子。短短两个月,孙雪梅的“女童保护”就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将项目列在儿童安全基金名目下。有了一定的公益资助,孙雪梅们决定首先制作一套相对权威的儿童防性侵教案,用形象生动的方式,给孩子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让她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防范知识。

  挤出业余时间
  制作儿童防性侵教案


  记者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全天候的,“女童保护”几乎占用了她们所有余下的时间。在孙雪梅的带领下,由20多名女记者组成的项目核心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儿童防性侵教育经验、寻找专家提供教育素材、整理教案初稿、征询专家修订意见、组织试讲;一套耗时半年多、历经40余次修订的小学版“儿童防性侵教案”最终成型。

  2013年9月4日,“防性侵”第一课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开讲,孙雪梅和另一名女记者共同授课。课程包括身体知识和性教育的内容以及如何识别性侵行为、如何防范和实现自我保护。课堂上,还为孩子们发放了配有漫画的宣传折页。课后,项目组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孩子们对于性侵害的认识。一项崭新的事业让孙雪梅和她的团队沉浸在实现理想的幸福之中。

  顶着妊娠反应
  组织协调项目工作


  项目组开展活动时,孙雪梅已经怀孕,期间她的妊娠反应非常强烈,但女童保护的工作却堆积如山: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几乎所有涉及项目发展的活动都需要她的参与,洽谈联络、接受采访、走上讲台……别人怀孕时的骄矜与慵懒在她这里,都变成了时不我待。她希望在宝贝出世之前,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在怀孕初期的前4个月里,本应增长体重的孙雪梅,反而瘦了十多斤。

  5月间最好的春光里,“女童保护”的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参加了一次培训课程。因为身体不便,孙雪梅只好住在附近的酒店。于是,这个准妈妈的房间,又成了临时办公室。她躺在床上,女记者们围在她的身边,逐字逐句地审阅初中版教案,讨论每一个细节的讲授方法。直到夜幕降临,女记者们都散去,孙雪梅才得以休息。

  2014年5月26日,距离她生下孩子还有53天,孙雪梅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孙雪梅的女儿降生当天,她通过微信传递了这个喜讯。志愿者们兴奋异常,说这个小小的婴儿堪称“女童保护”最小的志愿者。

  活动开展一年
  已在17个省份授课


  截至2014年7月23日,“女童保护”已在17个省份相继开课,已有9103名儿童接受授课。由于得到地方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的合作, 教育覆盖面快速拓宽,发放“防性侵手册”已超过10万份。

  与此同时,项目组还与各地政府部门合作,培训当地教师和志愿者近千人。 2014年3月初和5月底,项目组两次发布《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披露大量统计数据,引发全国性反响;数十家媒体报道、数百家网站转载。“女童保护”的官方微博、微信,每日向社会普及儿童安全教育意识,呼吁社会关注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恶性案件,并为受害人提供一定的法律帮助。

  月子里的孙雪梅还在牵挂着“女童”,她的困惑和欣慰在于志愿者队伍的不确定性。“有时候都已经培养成骨干了,但是人家升职了、转行了,造成‘突发性减员’”。令她欣慰的是,面对来自全国的、不断增加的培训需求,新的志愿者也在不断地涌进来。


  【对话孙雪梅】

  希望全社会
  关注女童保护


  记者:在一年的讲课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孙雪梅:感觉在边远山区,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懂。比如60%以上的女童从来没听人提起过“防性侵”方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孩子在被人触碰隐私部位后不知道该怎么办。还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城乡孩子们生活、学习环境巨大的差异。我去云南、贵州一些边远山区讲课,可能还得板书,在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很多孩子的午饭可能就是方便面,而在珠海一些城市,我一边讲,学校就能进行全程直播。


  记者: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雪梅:光靠记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志愿者加入进来,但是在资金、宣传推广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有行政力量介入的话,可能整个项目开展起来会更顺利。此外,我们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加入进来,共同把“女童保护”项目很好做下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