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变粪为宝的大学教授刘克锋:与粪便打交道二十年

2014-09-15 作者:白莹 来源:劳动午报

就是伴着半人高的粪堆,刘克锋和他的团队攻破了将猪粪转化成有机肥的一个个难题,不仅处理了北郎中村所有的粪便,还帮助建起了肥料厂,肥料又应用到农田里,实现了有效循环。如今,北郎中村变成了“北京最美乡村”。

  “好好的一个大学教授,怎么成天往粪堆里钻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北京农学院教授刘克锋总是淡淡一笑:“习惯就好了!”从研究垃圾分类,到研究畜禽粪污处理,刘克锋一干就是20年。

  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

  畜禽粪便污染是困扰世界环境的一个难题,光北京及周边地区每年就产生超过10亿吨的畜禽粪污。令刘克锋团队引以为豪的是,20年来,他们结合北京市养殖特点,先后攻克了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粪污技术处理难关,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畜禽粪便、废水处理和粪污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工艺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土壤和水系污染,让畜禽养殖业走上了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

  “与国外相关技术相比,我们有什么优势?” 刘克锋坦言:“国外一些技术真的挺好,我们也引进过,但在中国水土不服,价格太贵,耗能太高。我们研制的技术和设备,成本低,能耗少,更适合本土化的养殖业需求。”目前,刘克锋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北京的顺义、通州、延庆、门头沟等地进行大范围的应用与示范,并被推广到内蒙古、云南等几十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共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00多万吨,总经济效益达20亿元。“我觉得,我们研究工作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刘克锋教授如此解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