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变粪为宝的大学教授刘克锋:与粪便打交道二十年

2014-09-15 作者:白莹 来源:劳动午报

2008年,刚刚走马上任的大柏老村党支部书记马永存就犯了愁:村里养了1万多头牛,村民虽然收入增加了,但村里遍地的牛粪怎么处理呢?更让人忧心的是,堆积的牛粪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水质和土壤。延庆县地处上风上水,若水质、空气被牛粪污染,北京市的饮水和环境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正值北京农学院与延庆县合作推出“1+1+X”科技培训工程,马永存找到了刘克锋。

  谈起第一次来到大柏老村的感受,刘克锋依然印象深刻:“我去的时候是冬天,那天风大。一进村,只见漫天飞着黄色的粉末,远看还以为是尘土黄沙,走近了才发现是牛粪末。”

  牛粪和猪粪的成分差别很大,生产有机肥时添加的菌剂、发酵时的温度参数都需要重新摸索和测试。回忆研究牛粪的过程,王红利老师笑称:“村里找不到新鲜牛粪,我们就拿着大铁锹,蹲在牛屁股后边等着,眼巴巴地等着牛排便,好不容易接一锹冒着热气的牛粪,就得抓紧去做实验。”当年跟随刘克锋教授读博士的王亮也参与这个项目,由于整天待在牛粪堆里测各种数据,鞋子都沤烂了好几双。

  如今走在村子里,院落里、街道上再也看不到牛粪的踪迹,驱车围着占地800亩的养殖小区兜一圈,几乎闻不到牛粪的臭气,青山绿水再现于这个依山傍水的京郊秀美村落。

  18年处理全村所有猪粪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顺义区北郎中村。这个村有“京郊养猪第一村”之称,如今这里花香伴着草香,鲜花盛开,绿树环抱,小桥流水,环境怡人。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里到处堆满了猪粪,苍蝇满天飞,污水到处流。1997年,北郎中村村干部找到刘克锋,希望他能解决猪粪污染及利用问题。

  为了准确研究猪粪参数,合理配制菌种,生产出优质高效的有机肥,刘克锋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进驻了北郎中村,这一进驻就是18年。18年来,刘克锋团队帮助北郎中村建起有机肥料厂,攻克了猪粪变成有机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而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团队成员知道。为了测准一个参数,他们经常在猪粪堆里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出来时,一身臭味。“每次我从村里坐公交车回校,司机见了我都说:你上来一次,我的车就臭好几天。”刘克锋教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哈哈大笑起来。刘教授所说的“研究室”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堆满了半米高的猪粪,又潮又热。研究人员要在这里面定期测量猪粪里面各种成分的参数。而要测准一个数据,最少要在研究室里呆上两个小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