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琛灵机一动,在班里设置了“我是小博士”的活动环节,每天午饭前,让小朋友提出不懂的问题,再由知道的小朋友回答。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为什么花有不同的颜色……问题五花八门。每每问到科学类的问题时,小海就特别兴奋,凡是他知道的,他就热情地给大家解答。慢慢地,在别的小朋友心中,对小海的印象转变了。因为小海“什么都知道”,在小朋友中变得有威信。后来,小海发展得很好。郭琛依然和小海及小海的母亲保持着联系。
爱心施教
用“四多”法陶冶孩子情操
幼儿园老师与小学、中学、大学老师不一样,面对的是年龄很小的小朋友,生活习惯,社会习惯都没有养成,这就特别需要老师的爱心。
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是共同进行的,有时候发现有的小朋友吃的特别慢,或突然不吃,就要找原因。比如小班的小朋友吃的慢,可能是因为不会拿餐具,老师就要教他,拿瓶子给小狗喂豆豆,豆豆是用纸团做的,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吃饭能力。有些小朋友不会咀嚼,只会用前牙嚼,所以吃饭很慢,这样的小朋友就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回家也要养成正确的咀嚼习惯;在幼儿园吃饭时,则用语言引导,把好吃的放在口腔后面,老师用手触摸有鼓包的地方,告诉他们,用这里嚼。孩子会挑食,遇到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不能硬要求孩子吃,而是少给一口,孩子吃了,再表扬他们,也许可以再添一点。
对小朋友的生活如此,教育方面更是如此。郭老师一直潜心进行幼儿艺术教育研究,尝试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学前艺术教育的整体优化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郭琛还总结出了“四多”的教育引导方法,即: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快乐。
因材施教
借助糖纸引导孩子发现美
有一次,郭琛带着孩子们玩滑梯。滑梯原本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型游艺设施,可是那次,有几个孩子突然不玩儿了,在旁边叽叽咕咕。郭琛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在摆弄糖纸。这是有家长从国外带回的糖,吃完后,因为糖纸漂亮,孩子们聚在一起研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