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上随意打开个搜索引擎,输入公益、青少年农民工维权、律师三个关键词汇,显示出来的绝大部分结果都会与一个人紧紧联系着。他就是佟丽华,全国律师协会推动律师参与农民工维权事业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作为中国律师界里有名的“打官司不要钱”的公益律师,佟丽华成了律师圈子里公益行动的前行军。很多他帮忙打过官司要过工资的老乡们都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佟律师不像平时老百姓心目中的那种律师形象。他更像是一个牧师,一个为实现博爱,为实现老百姓合法权益而不辞辛苦,奔波劳碌的牧师。他的圣经是法律条文,他的呼声和动作是经历着不平的百姓们的福音和希望。
雪中送炭讨工钱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佟丽华,最初关注的弱势群体并不是农民工,而是中国的未成年人群体。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了中国青少年维权、援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那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关于青少年维权的会议也总想请他去说两句。可是从2003年起,这个身影却几乎消失了。有的人却从农民工维权这个当时鲜有人注意的领域听到了他的消息。他以公益律师的身份,再一次站在了为弱势群体维权“革命”的前沿。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冷落了已经颇有成就的青少年维权领域而转战一个“苦”战场的时候,佟丽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来就不喜欢锦上添花,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是雪中送炭,这就是我的怪脾气。”佟丽华说,温总理亲自为农民工讨薪的事对我触动非常大,我想事情已经发展到要总理动手,可见事态已经不堪。而作为一个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强烈的使命感让我坐不安睡不着。那时我就知道我必须得做些什么了。
没几个月,两个儿时和佟丽华一起在农村长大的伙伴来向佟丽华求救的事,正式让佟丽华走进了农民工维权领域。长出口气,佟丽华说:“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我来自农村,最看不得的事情就是朴实的老百姓受欺负。每次听说农民工为自己讨工资受得的苦,我感觉我的心都碎了。”
维权大案写实录
几年内,带着观察的眼光,佟丽华在农民工维权领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他发现要彻底为农民工维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的问题。而对于农民工,社会最需要“真正”关心他们。在乎他们的冷暖、理解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处境。佟丽华说,做农民工维权工作,我最在乎的就是能为多少位农民工维权,能为多少个受委屈的农民挽回损失。要知道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有委屈的眼泪和律师们大量的汗水。
2006年,一位60多岁的河北农民工找到了佟丽华。见了面,老人没有急于倾诉,只是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几次张口无声,忍不住留下了泪水。当时看着老泪纵横的农民工,佟丽华的眼里也溢满了泪水,一向善于言辞的他竟一时语噎。他对记者说:“要不是受到了长期的大委屈,一个父辈是绝对不会轻易在晚辈面前哭泣的,并且是哭得那么无助。当时我感到心很酸。”
后来还有童工于浩受伤案、工伤待遇数额达到113多万元的胡维刚案以及肯德基劳务派遣案、50多位昌平女工维权事件等,一个个难关,佟丽华一个个攻破。
艰难险阻不言悔
作为一个公益律师,佟丽华和他的同事没有享受与商业律师一样的丰厚的收入,但是他们却担受了很多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危险。很多人都知道,为农民工要工资是个危险的事情。从老板手中要工钱特别是和一些恶势力要,将面临的是多大的危险。
佟丽华说,往往就是一个电话打来,电话那头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与企业老板对峙上了。那可是千钧一发之际,恶性事件随时都可能因为一句话激化。面对这种事情,佟丽华和他的同事一致地采取了勇敢的行动,从来没有一个人退缩过。鼓足勇气,用他们的法律知识劝服群情激奋的农民工,感化黑了工钱的老板们。佟丽华笑笑说:“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那时候自己真的成了大英雄,可是事后,家人的牵挂和眼泪真让这些英雄们心碎啊。”
佟丽华和同事们收到过威胁血书、听到过恶狠狠的恐吓和谩骂,但是没人说过要退缩的话,佟丽华和他的同事们一直默默地坚持着这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他们始终就一句话,作为专业人士一定要做到依法维权。记者 张晓华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