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苑雅舍

2016-10-09 作者: 来源:

  工美大师姚迎春
  □伍俊颖
  1970年,16岁的我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寺庙,这里是我们的工厂——“花丝镶嵌厂”。
  走进昏暗的工作间,除去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呼噜噜的煤气焊枪声之外,就是一个个和这门工艺一样老气横秋的工作者的喘息和咳嗽声。
  我们在狭窄的操作台之间观看,竟不知那些老师傅手里黑乎乎的铁丝一样的东西,竟是昂贵的金丝;台面上一个破旧的小盒子里面,放着的竟是价值连城的祖母绿。
  师傅们当中,有一个小个子师傅,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姓姚,由于个子小,大家都叫他“小姚渣子”。师傅们都说:“小姚渣子聪明着哪!就属他的手艺好!”
  1977年的春天,单位领导交给我们一个任务,说是要去北海公园的团城,修复承光殿里的白玉佛。去的只有两个人——我和“小姚渣子”——姚迎春。
  这尊白玉佛,可以说是国宝级的文物,他是用一整块通体洁白的白玉雕刻而成。在他的头上和衣褶中镶嵌着许多亮闪闪的东西,开始,我们以为是红绿宝石,走近了才发现,其实那不是什么宝石,是在彩色玻璃下面托了水银,灯光一照,光彩夺目,好像宝石一般。正因为如此,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卫兵想把这些宝石拿走,结果砸下来一看,是一文不值的破玻璃,就弃而不要了,但是玉佛的整体装饰已经被毁坏了。我们就是来修复这些装饰的。
  由于我们已经无法找到相同的托有水银的彩色玻璃,姚师傅特意到工艺美术公司申请了当时还是新鲜物品的水钻,来替代那些彩色玻璃。
  他先用铅笔,把玉佛头上、身上的花纹描绘下来,然后,我们铲除掉已经被砸坏的装饰,再把水钻按照原图的样子,一粒一粒地贴上去。最后,由古建队的工作人员贴上金箔,整个修复工作就完成了。
  工作中,他极其严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其实,他那个时候,已经是我们厂里的高级技师了。许多高难度的作品,都是出于他的手。像复制定陵出土的龙冠、凤冠;各种数不清的首饰、项链、胸针;孔雀开屏摆件、天坛祈年殿摆件、美轮美奂的鹿拉车金摆件等精品之作,都是出于他的手。
  为了把这份古老的工艺传承下去,姚师傅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每当想起他认真工作的样子,我就清楚地看到了大工匠们的工作态度。
 
  还是让她
  自己来吧
  □夏雪飞
  五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回来,突然扭扭捏捏地和我说:“妈妈,有个挺为难的事情,我是帮助还是不帮助呢?”
  “什么事情呢?跟妈妈说说,妈妈给你支个招。”我说。
  女儿说:“我们班一个女同学跟一个男同学挺好的,她明天要去亲戚家住两天,让我帮个忙,替她跟那个男同学领个结婚证,再帮她生个孩子。”
  我听了,强忍住笑,认真地告诉女儿:“这个忙可帮不得,法律规定领结婚证得男女双方亲自去办,不能让别人代领。”
  “那生孩子呢?可以帮助生吗?”
  “这个当然不能帮助了,你回头告诉那个女同学,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做。”
  女儿听了说:“就是,她也不差这两天,还是让她自己来吧,我听说生孩子可疼呢!”
 
  小闹钟情结
  □何杲
  人到老年,常愿走进旧事,哪怕寄托往日生活和情感的旧物,也常点染我们的往昔,勾起至深的感悟。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对我说,从明天开始,早晨起床就不要再等人叫了,我把它留给你。顺手就把家里这只精致又老旧的小闹钟放在了我的床头。从此,这个小东西就成为我的小伙伴,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说实话,开始我并不喜欢它。因为除了节假日,它每天都在不停地闹,调门高,又没有旋律,不知搅了我多少好梦,也不知多少回把我从舒适的被窝里薅出来,催促我起床,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认识逐渐改变了,不在讨厌它,反而感到它的辛苦和功劳。没有它,我上课会迟到,生活中会误事,甚至会养成懒散的作风和不守时间的坏习惯。想到这儿,再听到它的闹声,不再觉得焦躁,忙碌的早晨也不再紧张,反而对它生出些许感激之情。
  后来,家里有了自动报时的钟表,再以后自己有了手机。悠扬的乐曲、诙谐的彩铃,取代了它日复一日的闹声。我满腔热情地去拥抱新生事物,对这个小家伙也就逐渐地冷落和淡漠了。
  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如今我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搜索依稀的记忆,这个小物件重又回到我的身边,拂去历史的尘土,这个古铜色、布满岁月锈痕的小钟表,又勾起我对它的旧爱。我把它擦拭干净,再次上弦,清脆的哒哒声重又响了起来。这不禁让我想到,人生的路永远都需要一个“闹钟”,时刻提醒你,规范自己前行的轨迹,去追求生活的真善美。
 
  临江仙·鲜花港菊花   
  □赵德印
  红白浅紫接深黄,摇情吐露清香。一场秋雨一夜凉。凝心倚秋光,蜂飞蕊中忙。
  年年岁岁花复黄,乐在爱润诗章。文人墨客挥笔忙。灵动在花港,流韵咏绽放。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