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雅舍
2016-09-22
作者:
来源:
姥爷有股木头味儿
□陈斯
姥爷是个浑身洋溢着“木头”气息的老木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木头打的门柜桌椅还很普遍,所以当时木匠还是挺受人尊重的职业。姥爷年轻时跟着大哥学木匠,由于本身聪明好学,再加上努力勤奋,很快就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姥爷做的木匠活精致规范,打的家具美观耐用,因此出师后生意一直不错。
当初和姥爷一起学木匠的伙伴看姥爷有前途,人也精神,就给他“说了个媳妇”。相亲回来,媒人问姥爷那姑娘如何,姥爷没说啥,回家认认真真地打了四个凳子,一张桌子和三个柜子。半年后姑娘进门,成了我姥姥。
姥爷如今已经“奔七”,身上的“木头味”却没散。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只要有人“私人订制”个什么木制品,姥爷都尽力满足,就算相关经验不足,他也会仔细研究一番:查查资料,画画草图,挑挑木料,墨斗、电锯、刨子一通忙活,最后的成品绝不会让你失望。
妈妈参加的社区合唱队需要个合唱台,在外面买担心质量问题,妈妈想到了姥爷。“行——有木料吗?”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姥爷立马关上电视,摊开纸开始设计草图。
姥爷喜欢河北梆子,他不但喜欢唱,且尤其爱用板胡为其伴奏。我小时候曾跟姥爷一起去买板胡,逛了半天姥爷也没有买的意思,我就问他为什么不买,姥爷皱着眉嘀咕:“不是质量不行就是拉不出好听的声音,回去自己做得了。”从此以后姥爷就在制作板胡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满世界搜罗质量好又实惠的琴弦、弓子、底座;刨琴杆、削音轴;人家喝椰子,他把椰子瓢当宝贝:“别小看这椰子瓢,它可是板胡上最重要的部分——‘音箱’,做琴时候椰子瓢的形状和厚度必须心里有数。”我嗅着满屋的木头香,逗姥爷:“那您心里有数吗?”姥爷望望桌上形态各异的成品笑而不语。桌上的板胡都是人们慕名而来找姥爷做的,每一个都躺在他打造得同样精心的木箱中,包修包换是姥爷木匠生意的一贯宗旨。姥爷心里有没有数,我心里已经有数了。
姥姥说,姥爷是个“文武全才”。可不,姥爷满是伤痕的木匠手不但拿得起凿刀,而且能把毛笔“舞”得有模有样。姥爷只有初中文凭,但他的楷书就像手下的木活——规范周正、干练大方。每年家里的春联和福字都由姥爷亲手写,大年初一来串门的亲戚朋友没有不多看两眼的。
小 巷 情 深
□黄建东
“这次见着他,非得……”她自言自语地说着,情不自禁地笑了。巷子里的人很多,晃得她有些眼晕。
也该来了,时间都过去一刻钟了。她有些焦急,又莫名其妙地有些紧张。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机关里,工作不错,但年轻人追求知识的“野心”却永无止境,所以她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还是要报考研究生。
也许是命里注定。那次从考研补习班回来,无端地被几个流氓纠缠,如果不是他来,真难以摆脱那种窘迫。他是一名警察,一个挺俊的小伙子。
这以后,老和他“不期而遇”,彼此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一句话。也常常抱怨他的“痴呆”,呆得让人心急。然而心里像是揣了只小鹿,不再安稳了,只要有一天没见着他,就好像欠点什么。而考试日期却日渐临近,她暗下决心,苦读数月,最后给他一个惊喜。
她兜里揣着录取通知书,想象着见到他时的情景:他先是惊喜,后又是鼓励,然后一想到将要的远离,就有些沮丧,最后再说什么“你是研究生,我们不相配”一类的话,然后才是自己温柔地向他叙说,安慰他,最后给他一个甜蜜的吻……她的脸红了,心里却似喝了蜜一般。
“铃……”好熟悉的声音,他来了,还是那么英俊、洒脱。
“哎,你……”她一时觉得无从说起,有些不知所措。
他用异样的眼光瞧着她,好像他们并不认识。她有些恼火,真想冲他发发脾气,可一想,不久就要远离他了,便又温柔地一笑,“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他却木然无声。
“你,你怎么了?”她突然有些恐惧,说不出的一种感觉,“你是……”
“我是他的弟弟……我们是双胞胎。”他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很有股黯然神伤的味道。
“那,他人呢?”她的心又是一阵激动,仿佛要跳出来。
“牺牲了,在和歹徒的搏斗中……”
在村口
□张黎明
村口,孤寂
一只驴从远方吃草归来
踏过独木小桥
没有斜阳和雨后彩虹
偶尔的狗叫在你的身后
我坐在村口
风吹干了咸涩的泪
你还是没有(出现)
那就让我
依着这块巨石睡去
或许,有一个美梦
从天边
像星星一样滑落
呓语中
我的脸有了抚摸的温度
原来,我的脚
横跨在你的腿上